39位校长集体“应考”
来源:厦门日报 | 发布时间:2019-11-28 09:44 | 字号:

   ●湖里区中小学校长论坛暨校长职级评定专项评审工作会议举行

  ●校长将推行职级制,分特级和一二三级,打破职业发展“天花板”

 

 

  每年湖里区组织学校校长到北京、上海、深圳等教育先进地区开拓眼界。图为湖里区的校长们到北京学校取经。(资料图/湖里区教育局提供)

 

 

  湖里区中小学校长论坛现场。(本报记者 林铭鸿 摄)

  整整10个小时!上周六,湖里区39位公办中学和小学的书记校长“应考”——2019年湖里区中小学校长论坛暨校长职级评定专项评审工作会议举行,从早上8时开到下午6时30分。

  更让人“压力山大”的是,湖里区教育局还请来了两位重量级专业评委: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领导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戚业国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刘莉莉教授。

  “论剑”十小时 

  既要眼前苟且,又要诗和远方 

  上周六,湖里区所有公办小学的31位校长(包括专职书记,下同)和所有公办中学的8位校长,聚集在湖里区政府会议室,参加湖里区中小学校长论坛暨校长职级评定专项评审工作会议。

  毫不夸张地说,这个会从早上开到了晚上——上午8时开始,开到下午1时,下午2时30分又继续作战,到下午6时30分才结束。这是因为每位校长都要上台讲述自己的办学主张和办学成效。

  顾名思义,这个会议是“两会合一”,一个是湖里区教育局每年举办的中小学校长论坛,一个是校长职级评定评审会。有人形容说,这是一个“既要眼前苟且,又要诗和远方”的会议。

  某种意义上,校长职级评定评审会解决的是“眼前苟且”——厦门将推行校长职级制,今后,中小学校长将分出“三六九等”,走专业化的管理岗位职级,不同职级享受不同津贴。因此,上周六的评审会,湖里区所有公办中小学的校长都要上台发言,展示自己的办学主张和业绩,评委据此打分,分数以一定比例计入今后校长申请职级的分数中。当然,并不是说校长能说会道,级别就高了,最终的评审主要看学校过程管理的时效性和办学绩效综合考评。

  不过,湖里区教育局认为,校长职级制的意义不只在于“眼前的苟且”,它的最大魅力在于解决校长的“天花板”问题,让他们有继续前进的目标——过去,如果一位老师28岁就任校长,他到了50岁,很大几率仍然是校长。实行校长职级制,校长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共四个等级,校长就有了上升空间。换句话说,校长职级制最终也是服务于学校的教育品质。

  而校长论坛上,校长们还要看到“诗和远方”,要阐述学校办学特色和理念,以及自己的教育思考。

  背后的“宫心计” 

  让校长成为教育实践家,而不是社会活动家 

  校长们轮番上阵后,分管教育的湖里区委副书记钟伟东感慨地说,这真是“华山论剑”。

  “华山论剑”背后,是湖里区的良苦用心。钟伟东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与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这就迫切需要我们拿出更美好、更高品质的教育。

  湖里区教育局局长吴雪慧说,老百姓经常说,一位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虽然有点绝对,但不无道理。

  从2016年起,湖里区教育局每年都要举行校长论坛,校长要轮流上台做报告,介绍学校的办学情况。

  功夫其实在论坛外。年过五旬的江头三小校长刘聪德说:“最初,我们是被‘逼上梁山’,不过,渐渐地,我们从被动到主动、从自发走向自觉,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实践中思考,不断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讲台上的PPT只是一种承载形式。”

  也就是说,校长论坛对校长的挑战,不仅是考验口才和做PPT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也帮助校长们不断“价值内省”,思考办学行为,找出学校内涵发展的路线图。

  吴雪慧说,所有的努力,最终还是为了提升区域内每一所学校的办学品质,“我们期待更多的校长不断成长起来,形成校长、学校、师生共同成长的良好湖里教育生态”。

  校长论坛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去年,湖里区教育局把校长们带到深圳,对标深圳教育,进行即兴演讲。

  不仅是纸上谈兵。每年12月,湖里区还会组织校长走出湖里,走出厦门和福建,到教育先进地区去开拓眼界。过去几年,湖里的校长走到南京、北京、宁波、上海、深圳。下个月,他们将走进杭州,实地参观7所优质学校,其中既有老牌的优质学校,也有高成长性的新学校,看看“别人家”的学校和校长。

  可以说,这几年,湖里区教育突飞猛进,譬如,湖里的中考成绩已连续四年位列全市前列。这与校长队伍做出的贡献分不开。

  尽管如此,钟伟东告诉校长们,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我们应该时时刻刻地感受到危机感。他最后意味深长地说,校长论坛还有一个目的,校长们要成为教育实践家,而不是社会活动家。

  【现场】

  专家评委“毒舌”点评 

  39位校长发言后,“毒舌”评委上线了!戚业国和刘莉莉两人依次点评,每个人一口气说了一个小时。

  之所以说“毒舌”,是因为吴雪慧事先告诉他们:一个小时的点评时间很珍贵,客套话就不必说了,要直面问题。

  对于湖里区的校长们来说,戚业国和刘莉莉并不陌生——从2015年开始,华东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著名师范院校的博导、教授都会定期“空降”湖里区,为中小学“把脉问诊”。这些教育专家会到课堂上听课,课后跟老师们一起讨论、做教研,再开出“处方”,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同时为学校设计培育品牌优势的改革方案。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领导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戚业国

  厦门教育

  不能只在福建“独孤求败”

  戚业国首先夸赞了湖里区的校长们:“对比三年前,你们知道你们进步了多少?”

  他说,过去三年,他每年都要到湖里区学校“出诊”,深刻体会到办学质量的提升是实实在在的,更重要的是,那些义务教育学校的校长,现在更多的在谈论孩子们的品德、学科素养、潜能挖掘、个性培育等方面。

  近两年,湖里区校长大换岗,戚业国说,最值得表扬的是,很多人到新学校,不是急着推翻前任的经验,而是结合原来的办学特色,加以继承和创新。

  不过,他也直言不讳地说,包括湖里在内的厦门教育,不能满足于在福建省做龙头,“独孤求败”,应该对标省外先进地区。他举例说,教育先进地区的教育,现在追求的目标不止是高质量教育,而是已经上升到高品质、高品位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刘莉莉

  校长要学会讲故事

  平常人的语速是一分钟140个字,刘莉莉的语速据说达到一分钟200个字,可想而知,她的点评有多猛。

  刘莉莉告诉校长们:“你们要学会讲故事。”言下之意是,对他们的表达能力还不满意。

  她说,有时候不需要面面俱到,比如,学校开展赏识教育,讲一次走心的谈话、一次课堂的对话,或许就能说明问题。

  但是,这并不是鼓励校长只要能说会道就可以了,她说,要开展真教育,“教育理念是假不来的,你说你的特色是赏识教育,它其实是体现在各种细节中,校长的目光在哪里,老师的成长就在哪里”。

  刘莉莉还提醒校长们,办学理念和办学实践要相匹配,“魂要附体,体要合魂”。

  此外,办学特色不要追求名字上的新奇特。刘莉莉说:“你看看我的名字,多俗啊,但是,我就是我,我能诠释我的特点。学校有自己的办学基因和成长密码,办学理念也是如此。”

  【观点】

  “五四学制”: 

  九年一贯制 

  是解决之道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领导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戚业国说,越来越多教育发达地区都在探索“五四制(小学五年、初中四年)”。不过,因为学制划分的权力不属于地方。因此,他认为,从目前看,九年一贯制学校可以解决目前的棘手问题——通过进行学段划分,来探索“五四制”。

  戚业国说,近年来,一些教育发达地区又回到“五四制”,其中,上海的“五四制”已经实行多年,青岛现在也回到“五四制”。

  为什么?戚业国说,过去实施“六三制”的原因是,孩子发育较缓慢,小学教育质量不高,因此,小学没有六年学习是不够的。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国家的一份调查显示,对比20年前,现在男孩性发育提前了一年两个月,女孩提前了一岁半还多。而且,在信息爆炸的刺激下,孩子心理发育也提前了。戚业国说,资料也显示,初中四年肯定比三年好。

  其次,这也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戚业国说,现在,教育公平成为百姓呼声最高的问题,九年一贯制学校被认为是目前解决教育均衡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小升初不必再折腾,也能为“五四学段划分”提供条件。

  此外,他认为,九年一贯制学校也有利于德育、知识能力等的衔接。也就是说,学制改革不是轻而易举的,但是,在九年一贯制学校里尝试“五四学段改革”,是可以的。

  当然,戚业国也指出,理想改革是“五四制”,但学制改革比想象中难,会带来编制、经费的挑战,因此,九年一贯制成为“五四学段划分”的最佳抉择。

  但是,他也提醒,在九年一贯制学校里,有必要对小学和初中进行物理划分,不仅是因为视觉疲劳,毕竟九年都呆在一所学校会烦的,更重要是因为安全——蹦蹦跳跳的初中孩子,可能会对小学生产生某些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