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校外培训领域预付式消费引发了一些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因资金链断裂等原因个别培训机构突然宣布“闭店”,“卷款跑路”,导致家长们退费难,维权难。
请确有培训需求的学员家长们,切记对照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谨慎选择,理性消费,警惕预付式消费的套路与陷阱,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有效防范资金风险发生。
陷阱一:价格诱导花样多,超前预交应警惕
个别培训机构通过低价营销手段,诱导家长提前预交大量费用;推出课时优惠,一次性购买课时数越多,每节课的价格就越低,吸引家长盲目冲动消费;以“周年庆活动”“节假日大促销”“老生续班优惠”等方式诱导家长超时段、超限额【3个月、60课时、5000元】预付培训费用。一旦培训机构经营出现问题,消费者往往难以追偿损失。
陷阱二:宣传套路得人心,“货不对板”退费难
有些培训机构以“名师名校”“升学保证”“核心课程”等为营销卖点,肆意夸大渲染培训效果,加剧竞争和焦虑情绪,在后续服务中,也可能出现服务项目涨价、服务内容减少、服务效果不佳等情况,不仅构成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侵害,也使消费者维权时困难重重。
面对预付式消费风险,学员家长们应如何防范应对? 首先,选择培训机构时务必充分了解机构办学资质、资金监管方式、安全保障等信息,抵制诱惑,不要以任何形式向培训机构缴纳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预收费用,一次性交费不要超过5000元,不要将培训费用缴交至除资金监管账户以外的账户。其次,保留好交易凭证,如签订合同协议、索要发票、留存转账记录等,以便在发生纠纷时依法维权。再者,及时关注培训机构经营动态,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向相关部门反映、寻求法律援助等。
请家长们在选择校外培训机构时,为孩子选择安全、优质的合规机构,仔细权衡预付式消费的潜在风险,守住钱袋子,远离预付坑。
市教育局监管处
202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