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讲台就是最享受的时刻
来源:厦门晚报 | 发布时间:2020-09-21 08:54 | 字号:

  当老师最大的快乐是什么?数十年扎根一线教学的名师黄宛辉说,当她走上讲台时,就是她最享受的时刻;原本没打算当老师,最终却爱上这个职业的优秀教师池毓发说,他的成就感来自于学生的进步、成长;投身特教事业的“90后”教师朱秀芳则说,天真可爱的特殊儿童更需要关注,她坚信自己做的是有意义的事。

  教师节过后,一切又归于平淡。但是,老师们对于职业价值的追求从未止步。 记者 郭文娟

  【黄宛辉】

  职务:五缘实验学校英语教师

  教龄:35年

  荣誉:省优秀教师、市杰出教师、市优秀教师,获市师德奖

  ■黄宛辉的课堂很受学生欢迎。

  新教材无经验可借鉴 

  就带着老师一起摸索 

  黄宛辉被称为“讲台上的名师”,这位正高级教师从教35年来,始终奋战在教学第一线。她的英语课堂灵动、充满智趣,独树一帜的“灵动英语”教学主张,在本市乃至全省小学英语界都有一定影响力。

  “人民教育家”于漪曾说过“我一走上讲台,生命就开始歌唱”,黄宛辉希望自己也是这样,“不管有多累,只要上课铃声一响,一走上讲台我又活力十足”。

  在学生、家长及同行中,黄宛辉享有很高的声望。2008年,她从工作了14年的厦门实验小学调到新开办的五缘实验学校。时任校长石锡伍交给她一个任务:要在教材使用上进行一项改革,率先全员采用《新概念英语》作为英语教材。

  《新概念英语》是成人化的教材,没有现成的适合小学生的配套教辅材料,也没有可供借鉴的教研成果,应该怎么用?当时,其他学校普遍使用的是外研社《新标准英语》教材,黄宛辉还被外研社聘为“新标准英语教材培训员”。接到任务那刻起,她得从零开始。

  黄宛辉带着教研组其他老师设计教案,创编适合学生的题型、小学生喜欢的童谣歌曲,硬是啃下这块“硬骨头”。一年之后,学生的语音有了很大的改进,得到市教研员和其他同行的肯定。黄宛辉率领的教研组,还被省普教室确立为福建省第二批小学英语学科教学研究基地。

  “后来教育部有新规定,不能使用引进教材,我们去年又换回统编版教材。”黄宛辉说,因为之前十余年的历练,老师们很快就适应了。

  黄宛辉还是厦门市首批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带领我市40多位小学英语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一大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池毓发】

  职务:大同中学副校长

  教龄:27年

  荣誉:省优秀教师、市优秀教师、市中招考务工作先进个人

  学生给了池毓发从教的成就感。

  给中等生多一些鼓励 

  假以时日就会有收获 

  为什么会当老师?对池毓发而言,这更像是命运替他做出的选择。他原本不想当老师,但2000年他在山区中学教的学生,有好几个考上了中国政法大学、南京大学等,“当时觉得当老师还不错,成就感出来了”。

  在大同中学,每年学生评教,池毓发都能收获100%的满意度。凭什么俘获学生的心?池毓发认为,爱心和责任心是不二法宝。“对待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策略。”他解释,对待优等生,要施加压力,给他们思路;对待中等生,要多发现优点、闪光点,多一些肯定、鼓励;对于后进生,要多关爱,帮他们打基础。

  在这三类学生中,中等生往往最易被忽略。池毓发曾教过一个男生,平时很安静,下课很少跟同学交流,路上遇到老师、同学也都躲得远远的。“这样的孩子需要多一些鼓励。”池毓发用了不少心思,如批改作业时多给他写几句评语,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多给他几句肯定。慢慢地,这个男生遇到老师不再躲闪,也会主动找老师问问题,中考时考上了厦门二中。原本担心孩子考不上普高的家长喜出望外,发来短信向池毓发表示感谢。

  池毓发还教过一个男生,理科成绩很好,但对语文没那么感兴趣,尤其是作文相对弱一些。池毓发特意把男生叫到办公室辅导作文,“写完了改,改完再写,通常都要改个两三遍才能过关”。中考时,男生的语文成绩提高了近十分,顺利考上双十中学,今年高考被清华大学录取。

  池毓发是福建省首批语文骨干教师,教学成绩突出,一直位居年段前列。作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他和其他学校主要领导同心协力,实行“蹲班包科制”,深入一线,重点指导和帮扶,让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朱秀芳】

  职务:翔安区特殊教育学校总务处副主任

  教龄:5年

  荣誉:省优秀教师,获省特殊教育教学观摩课评选培智类(非语数)一等奖

  朱秀芳教学生掌握生活技能。

  教特殊孩子生活技能 

  帮他们顺利走向社会 

  朱秀芳是“90后”特教老师,面对的孩子有好几类,大部分是有智力障碍的,也有精神残疾、脑瘫、“唐宝”等。她主要教语文课和生活课。

  生活课教什么?朱秀芳介绍,主要是一些生活技能,包括手把手教孩子上厕所、穿衣、吃饭、扫地擦窗、切菜、烹饪等。“这里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我们实行的是个别化教育。”朱秀芳说,同一堂课,对不同孩子的教学策略、要求,都是不一样的。

  有个脑瘫患儿说话含糊不清,只能数“1、2、3”,朱秀芳观察后发现,他很喜欢读一些有节奏、有韵律的作品,就教他读古诗。现在,这个孩子已经能背多首古诗了。有个孩子脾气暴躁,一言不合就打其他同学,朱秀芳发现他喜欢唱歌,就跟他约法三章:如果表现好,就让他参加学校元旦文艺汇演;如果违约,就取消这个奖励。后来,这个孩子的行为问题也有了明显改善。

  朱秀芳说,这些特殊孩子,有的一直流口水,有的会打人、捏人。她刚入职时,也有家人、朋友不大理解,问她为什么要到特教学校。在她看来,这些孩子更需要关注,帮助他们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有时,她发现学生家庭有困难,就带上日用品、零食等去家访。

  “他们跟普通孩子一样,有很可爱的一面。”朱秀芳说,这些孩子喜欢你,会跑过来抱你,或者用头跟你对顶一下、蹭一蹭。有的孩子毕业了,还会念叨要请老师去家里做客。最开心的,是看到他们有进步,今后能顺利走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