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教育 艺术点亮成长——厦门一中集美分校(灌口中学)促进师生多元发展
来源:海峡导报 | 发布时间:2024-02-05 10:21 | 字号:

  厦门一中集美分校(灌口中学)主张“尊重科学,促进科技教育发展;崇尚人文,培育人文精神;育人为本,促进师生多元发展”的教育理念。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里,灌口中学在科技、艺术领域有三则喜人成果:提升改造学校原有科创中心,利用实验楼一整层楼分区域打造科技创新教育成果展厅、人工智能研发室、航天文创室、无人机实验室等活动空间;“V7”校园合唱团第8年蝉联“鹭岛少年”集美区一等奖;“墨韵闽南情——书画”艺术工坊获集美区中小学艺术实践工作坊一等奖。

  灌口中学党委书记郑慧琳说:“会读书的孩子只是一部分,我们想培养的是身心健康的人、幸福快乐的孩子和优雅的生活家。” 

  1

  科技领航 融合育人

  科技创新教育作为灌口中学的办学特色,已有近20年的历史。2006年,学校明确提出把“科技创新教育”培育成办学特色。此后,灌口中学便在科技创新教育上铆足劲,将其纳入学校章程、五年发展规划和学校课程。2022年7月,学校被确认为《福建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项目》“科技高中(科技创新)”培育学校。

  事实上,科技创新教育需要大量的资金与人力投入。学校党委书记郑慧琳说:“虽然我们的学校位于大家所说的‘城乡接合部’,但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将工作做实、做强,可以说学生思想的火花不输于他人,校园的文明也带动了周边社区的文明。”

  支撑着科技创新教育发展的除了教育者的信念坚守,还有强大的师资和扎实的课程体系。目前,灌口中学构建了整合通识课程、融合课程、活动课程三位一体的科技创新课程体系。该体系的优势在于融合性与实践性。通识课程即在全学科开展科技知识普及和科学家精神培养。在通识课程的基础上,融合课程聚焦跨学科的科创教育。科技类社团利用每周三和周四的“大课堂”时间,探索航模、3D设计、Mi-cribit、超级工程师、信息学竞赛、图形化编程等技术,提高学生的专业性技能。这些“本领”又在活动课程中派上用场。学校坚持举办科技节游园活动、青少年科创大赛、科技夏令营游等活动。其中,灌口中学已连续10年承办厦门市青少年航空模型锦标赛,并屡获佳绩。

  2

  艺体见长 多元发展

  在集美区,灌口中学的“V7”合唱团是一张闪亮的有声名片。然而,团员们几乎为零基础加入,很多团员看不懂五线谱。为此,指导老师就将五线谱全部翻译成简谱,一个音一个节拍地教唱。音乐组教研组长陈梦巍介绍,团员们从高一年级中选拔,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在音乐课上对全年段的学生进行3轮筛选,选出40余名团员,再利用“大课堂”的时间排练。

  为什么开局如此困难还要咬牙坚持?陈梦巍老师表示,每个孩子都是一块可以雕琢的璞玉,音乐与合唱团都是精神的集结,比赛是次要的,我们更在乎的是培养孩子对生活的热爱。

  多一把“尺子”,多一个人才,灌口中学还为学生创造了广阔的美术天地。学校191.16㎡的美术展厅里,陈列着学生各式各样的书画与手工作品,展现了美术学科在五育融合方面的创新,以及学生多元的审美趣味。近期展览的主题分别为:特长实现理想,设计改变生活和兴趣张扬个性,分别展现了学生的高考美术习作、《设计》美术选修课的实用设计作品和社团课作品。

  在美术展厅的一隅,还展示着资源教室十多名学生的创作。他们是学校初中部的随班就读学生。美术教师黄仪涵说:“虽然他们的作品有些青涩,但艺术本就是大胆的、包容的,这正是学校所坚持的人文精神。”

  学校名片

  厦门一中集美分校(灌口中学)创办于1956年,是一所完全中学,共有教学班102个,学生5045人,教职工381人。现为“福建省一级达标中学”“福建省文明校园”。学校先后获评“中国宋庆龄少年儿童科技发明示范基地”“福建省科技教育基地校”“福建省中小学科普教育示范推广学校”“第三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校”“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