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学期开始,湖里区所有中小学生都要学习人工智能。
近日,湖里区全面启动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育试点工作——全区中小学各个学段全面开展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育。这标志着湖里区基础教育改革迈出关键一步。
湖里区教育局表示,此次改革以“全区统筹、分层推进、研训一体”为原则,构建起覆盖“管理—教学—教研”全链条的AI教育生态,将努力为全市乃至全省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湖里样板”。
记者 郭文娟
通讯员 魏立成 吴清清
学生分学段实施 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
人工智能通识课怎么上?湖里区统一将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纳入信息科技课体系,确保每学年不少于8个课时。
各校依托“AI实验室”及“智能教学平台”分学段实施课程。其中,小学低段“AI启蒙体验”,以趣味H5、图形化工具激发兴趣,识别AI产品;小学中段“AI认知应用”,借助虚拟实验平台完成跨学科小任务,树立安全与伦理意识;小学高段“AI理解应用”,用可调参数训练工具探究机器学习原理,解决真实问题;初中“AI探索建构”,依托AIGC创作工具、智能体平台开展项目式学习,形成系统思维;高中“AI创新前沿”,依托知识库与智能体创作工具,自主完成从算法设计到产品开发的全流程,关注技术战略与社会责任。
为强化质量监控,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还建立“周集备、月巡课、学期赛课”制度,以校、片区、区为单位,组织教师围绕“教学重难点突破”“学生差异化指导”等主题开展研讨。
教师分层分类培训 各学科纷纷行动起来
此次改革,湖里区教育局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组织全区分管副校长及教务主任开展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育领导力培训。通过专家引领、案例剖析、政策解读,帮助管理干部厘清AI教育的战略价值与实施路径,明确“开齐课、开好课”的刚性要求,并建立AI教育校级督导评价机制,确保课程落地见效。
针对一线教学,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分层分类开展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师专项培训。培训内容涵盖AI基础理论、教学工具应用、课程设计方法及伦理安全教育,采用“线上+线下”“理论+实操”“通识+学科融合”的混合模式,首批培训已覆盖100%的信息科技教师。同时,组建区级AI教育核心教研组,为课堂教学提供标准化资源包。
实际上,不只是信息技术学科,各学科教师也纷纷行动起来。近期,湖里区中学技术学科教研活动中,老师们就围绕人工智能课程建设、班级管理数字化转型等议题开展教研。
“人工智能教育是新时代教育的必修课。”湖里区教育局表示,湖里区将深度对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区域人工智能教育中台,力争今年建成“全学段衔接、全学科渗透、全要素保障”的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区,为双实验区十大任务赋能,为培养具有创新素养的未来人才贡献“湖里智慧”。
特写
人工智能“旷野” 两朵“金花”绽放
2020年,厦门市教育局推行“人工智能进百校”计划,湖里区12所学校进入试点校行列,其中就包括厦门市金尚中学和厦门市金林湾实验学校。
5年来,两校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持续探索技术赋能高质量发展。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朵“金花”如何在人工智能的“旷野”里活力绽放。
金尚中学:学生频频闪耀全国赛场 培养与未来“对话”的能力
近年来,在世界机器人大赛中,金尚中学学生频频闪耀全国赛场。今年暑假,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赛北京锦标赛、三亚锦标赛中,金尚学子捧回一个全国一等奖(全国亚军)、三个全国二等奖。
金尚中学教务处副主任、信息技术教师曹雅娜介绍,5年前,学校开始将人工智能引进校园,面向七年级学生开设人工智能课,并开设AI社团、创新实验室等。学校积极推进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配备专业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实践平台。
在校园活动中,学校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学生们有更多机会去认识AI,体验AI,感受AI的魅力。去年,学校举行的科学节游园活动就融入了人工智能元素。活动现场的《机球奇缘》人工智能体验游戏,由人工智能比赛项目改编而来,小车的搭建和运行程序都是AI社团的学生动手完成的。
在曹雅娜看来,开展人工智能科创实践的一大意义,在于与未来“对话”。人工智能科创项目涉及物理、编程、数学等不同学科知识,对学生是全方位的历练,可培养学生适应未来挑战的核心能力。
金林湾实验学校:建设智慧校园数据中心 开设人工智能校本课程
今年暑假,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行。金林湾实验学校的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实践案例《人工智能多元场景应用 赋能深化学校臻善教育》,荣获“智能教育在中国”优秀案例奖。
这几年,金林湾实验学校持续推进“AI+教育”,以人工智能赋能智慧校园、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学校建设“智慧校园数据中心”,涵盖智慧办公、数字教务、数字德育、数字教研、数字后勤、智能安保、教师画像、学生画像等基础应用,并融合AI课堂分析、智慧作业、智慧体育等创新应用,为教师工作减负、为学生发展护航、为学校智慧赋能。
金林湾实验学校信息科技备课组长甘彩娈介绍,2020年入选试点校后,学校就在五年级、七年级开设人工智能普及型校本课程,开发特色化拓展课程,让AI融合自然观察、动手实践、数据分析等,确保小学阶段AI趣味启蒙,初中阶段深入AI技术应用,让学生的AI素养稳步提升。
近年来,该校教师在省级AI融合教学案例征集活动、市级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大赛等活动中屡获佳绩,学生在各级各类数字赋能类竞赛中获奖省级以上38项、市级277项、区级28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