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循证课与思政融合课堂活力四射
本报讯(通讯员 陈远 记者 郭文娟 )科学循证课、思政融合课堂、AI书法课、科创成果展……超“鲜活”的“科学+思政”育人盛宴来了!昨天,2025年度“科文共证・知行共生——大思政视域下的科学循证实践”省级教学开放周活动在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五缘校区圆满结束。
这场聚焦科学教育与思政育人深度融合的教育交流活动,由福建省教育厅、厦门市教育局主办,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与厦门实验中学联合承办,集美中学、海沧中学和同安一中协办。活动旨在探索大思政教育与科学循证实践的融合路径,研究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课堂融入方法,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活动为期两天。作为东道主,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充分展示了多年深耕“科学+思政”融合育人的特色实践体系。
据介绍,30年来,该校专注科学教育领域探索,致力于让科学实践跳出孤立的“技术训练”,聚焦家国议题开展项目式学习,如组织高二年学生耗时3个月走遍厦门周边滩涂研发“红树林生态监测装置”,师生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打造“空巢老人智能药盒”,指导航海模型社团围绕“远望号”航天测量船模型开展探究。近3年,该校在青少年创新大赛、数字中国创新大赛等赛事中斩获国家级奖项47项、省级奖项61项。
该校还深化课程融合,与厦门大学十余个学院结对共建,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两院院士进校园开讲。同时,积极推动资源辐射,不仅加入华东六省一市科技高中联盟,还牵头成立厦门市中小学科学创新教育联盟,联结30所联盟校与28个实践基地,将海洋教育课程、科创指导资源主动输送至西藏左贡、宁夏隆德等对口帮扶学校,真正实现了科学探究与思政感悟在实践中的落地,以教育力量助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