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教育资源更均衡 教学实力更过硬
来源:厦门日报 | 发布时间:2022-06-27 10:19 | 字号: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厦门市委宣传部举行“牢记使命 奋斗为民”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各区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工作成效和经验亮点。

  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上官军主持,邀请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陈珍,市教育局副局长洪军出席并发布有关情况。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福建、厦门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砥砺奋进,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成就,教育综合实力在全国形成一定影响力。

  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教育资源迅速增加、均衡布局

  2012年以来连续实施两轮三年学校建设计划,实施补短扩容工程,十年来共建成中小学幼儿园项目425个,新增学位数30.49万个。

  目前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502所,全日制在校生109.47万人,在职教职工8.97万人。和2012年相比,学校增加了377所,在校学生增加34.36万人,教职工增加3.96万人。

  实施“名校跨岛”行动,厦门一中、双十中学、外国语学校、科技中学、实验小学等优质学校到岛外办学,实现各区至少有2所优质高中、有1所特殊教育学校。

  二、基础教育提质增效、优势强化

  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公办园覆盖率达50.3%,示范性幼儿园达51.1%,学前三年毛入学率为99%。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4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通过国家评估认定,2020年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化。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62%。普通高中优质多样发展,增加5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学校、5所省一级达标高中,74.92%普高学生在省一级达标高中就读。

  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的学业水平领跑全省。基础教育满意度保持全国38个主要城市前列。

  三、高教职教优质发展、作用凸显

  厦门大学入选A类36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厦门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入选省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引进华东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上海音乐学院来厦办学。共有20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占全省七成以上。

  被确定为全国职教创新发展高地建设试点城市,新增5所国家级示范校、7所省级示范性院校。紧密对接产业建设市级以上服务产业专业群29个、学徒制项目66个和市级产业学院9家。职教高考、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成绩在全省领先。

  四、立德树人系统全面、成效显著

  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在全国率先出版《厦门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科教育指导纲要》系列丛书。

  学生参加学科、科技创新等全国比赛获奖数量占全省3成以上、为全省之最。

  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93%以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入围表演节目和作品共42项获一等奖,厦门六中阿卡贝拉等学校美育品牌闻名全国。

  培育30门劳动教育精品课程,建设87所劳动教育示范学校、12项省级实践特色项目、2个省实践基地。

  五、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彰显实力

  建立系统化专业培养体系,共培养正高级教师97人,特级教师96人,市级骨干教师1870人、学科带头人282人、市级专家型教师364人、卓越教师30人,累计认定名师7493人。评出6名特级校长、57名一级校长,建设17个名校长工作室、116个名师工作室。参加全省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获得近一半以上的一等奖和70%以上的特等奖。

  六、改革创新深入扎实、成果丰富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思政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招生制度改革等方面的做法成为全国经验。教师队伍三项主题活动、民办学校分级管理、随迁子女积分入学制度、课后服务等在全省推广。校本作业、“一课一销”监管模式获评教育部“双减”工作优秀案例。率先在全国中小学设立台生班、为台生发放奖学金。

  下一步,全市教育系统将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重要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勇立潮头、勇毅前行,健全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成现代化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教育力量。

  会上,这些市民关注的问题,有答案了

  问:厦门市作为全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主要流入地之一,随迁子女受教育的权益备受社会关注。请问洪军副局长,我市在保障随迁子女入学方面主要有哪些做法和成效?

  答:感谢媒体朋友对随迁子女入学的关心。来厦务工人员是厦门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随迁子女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工作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做好随迁子女在厦就学的服务和保障工作。近五年全市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比例保持在70%左右。

  一是增加学位供给。一方面,努力提供公办学位。主要是加快公办学校建设和对现有公办学校进行挖潜扩容。2012年以来全市共建成211个中小学项目、214个幼儿园项目,新增23.16万个中小学学位、7.33万个幼儿园学位。同时充分“挖掘”现有公办学校学位,用足普通教室,适当放宽班生额,增加随迁子女入学机会。另一方面,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全市共向31所民办学校购买学位,每年提供一年级学位6100多个。

  二是提供免费义务教育。对就读公办学校和政府购买的民办学校学位的随迁子女,免除其学杂费、课本费、簿籍费等费用。全市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享受免费义务教育的比例达95%。

  三是建立公平入学机制。2014年起逐步建立健全积分入学制度。凡是在厦门市取得居住证并连续在所在区居住6个月以上,即可在所居住的行政区报名参与积分入学。同时推出在线申请服务系统,实现全程网上申请、信息查询、积分通知、填报志愿等服务。每年全市约2万名随迁子女通过积分入学免试就读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小学,小学毕业生还可以正常参加小升初派位。

  四是落实关心关爱。将随迁子女和本市户籍学生实行统一编班、统一教学、统一安排活动,并主动关心关爱随迁子女,列为学校家访必访对象,在评优奖励、课外活动、社团建设等方面充分考虑随迁子女的构成。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人文关怀,做到资助全覆盖。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厦门市教育设施规划(2020-2035年)》,持续加大学校建设力度,力争到2025年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含中职)项目360个左右,新增学位32万个,全面解决“有学上”“上好学”问题。

  问:近年来,厦门市持续实施跨岛发展战略,一中、双十等名校纷纷在岛外地区办学。请问陈珍局长,除了名校跨岛办学,厦门市在推进岛内外教育一体化、市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哪些主要做法和成效?是否真正缩小了岛内外的教育质量差距?

  答:感谢媒体朋友们对岛内外教育一体化的关心!厦门是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城市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大力度,统筹全市优质教育资源,持续实施“名校出岛”“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等行动,推进岛内外教育一体化发展,2014全市六个行政区在全省率先高分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国家评估认定。根据《中国教育发展报告》,厦门教育均衡发展满意度长期保持全国38个重点城市前列。主要做法和成效如下:

  (一)完成义务教育学校“两个标准化”。2012年在全省率先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2020年基本完成“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创建工作,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均衡、管理水平相当。

  (二)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布局辐射。主要实施四个行动:一是实施“名校跨岛”行动。厦门一中海沧校区、双十中学翔安校区、外国语学校集美校区、科技中学翔安校区、实验小学翔安校区已建成投用。正推进厦门二中集美校区、厦门六中同安校区建设。二是实施高位嫁接提质行动。2013年在同安区创办厦门实验中学,2016年在翔安区设立市直属学校新翔小学。支持岛外地区引进优质资源办学。如海沧区引进华中师范大学举办“华中师范大学”厦门附属中学、小学,集美引进设立“华侨大学集美附属学校”。同安区引进设立新教育学校,翔安区引进开办福建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等。三是实施农村教育信息化行动。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同步课堂”“专递课堂”工作,让农村学生和城区学生同上一堂课。四是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行动。9所直属学校与35所薄弱学校建立深度合作办学关系,完成60个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质量提升改革实践项目。

  (三)加强岛外教师队伍建设。实施乡村学校“一校一骨干”培训项目、校长助力工程,2012年以来共培养137名岛外教学领军人才和108名乡村市级骨干教师。今年进一步启动“名师出岛”行动,主要依托名师名校长工作室,要求工作室研修人员中薄弱学校或近六年新办学校的教师人数不少于50%、岛外干部不少于70%,以此引领岛外学校教师团队发展。

  下一步,我们还将持续增加岛外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深化城乡结对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努力在2025年前,实现岛外各区全部通过“福建省教育强区”评估,全面提升岛内外教育优质均衡质量和水平。

  

  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教师的质量往往决定了教育的质量。请问洪军副局长,我市在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方面,主要采取哪些措施?

  答: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健全教师招聘、培养、引进、交流、激励、保障等机制,逐步建立了一支乐教、适教、善教的高质量教师队伍,为我市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目前,全市在职中小学教师享受国务院津贴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特级教师96人、正高级教师97人、省教学名师40人、省学科带头人243人。人数比例全省最高。

  一是抓招聘入口。一方面是高起点,近十年共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20877人,引进对象以“双一流”建设高校和重点师范院校优秀毕业生为主。另一方面是健全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在笔试、面试的基础上,对应聘理化生实验、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岗位的教师加试专业技能。

  二是抓培训培养。自2007年起坚持每年开展师德建设、岗位大练兵、百名校长万名教师进社区进家庭等三项主题活动,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构建“新任、骨干、学科带头、专家型”培养体系,实施“131”和“252”名师培养工程,建设两批次共116个名师工作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历届全省教学技能大赛中,我市教师团体和个人均取得了优异成绩。2021年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技能大赛共获得6个特等奖、29个一等奖,分别占全省总数的55%、56%。

  三是抓校长管理改革。在全省率先实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评选6名特级校长、57名一级校长。出台校长管理办法,给予校长更多办学自主权,建立校长任职资格考试机制,认定317名正职校长、414名副校级干部的校长任职资格,并建立数据库进行跟踪考核。实施名校长培养工程,建设4个省级名校长工作室、13个市级名校长工作室,培养30位名校长,全面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

  问:请问陈珍书记,我市下一步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有哪些重点改革措施?

  答:感谢媒体朋友对厦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关心和支持。“十四五”时期是我市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形成理念先进、结构合理、体系完善、保障有力、具有厦门特色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向全国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的样板城市迈进。

  一是健全育人体系,打造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深入实施全国基础教育新课程试验区项目,加强大中小幼一体化育人体系建设,高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大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市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优质有特色发展,力争四个区达到“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主要指标要求,培育7所省级示范高中建设校,实现各区3所以上优质高中,增强市民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是深化产教融合,打造职教创新发展新高地。实施“双高计划”,建设一批全国高水平高质量的职业院校,培育争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实施产教融合载体培育工程,围绕厦门市千亿产业链群,建设30个左右高水平特色专业(群),重点打造一批产教融合园区、产教融合型企业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施贯通培养工程,推行中高职贯通“3+2”培养模式,开展中职应用本科贯通“3+4”培养试点,提高职教学历社会认同度。

  三是加强“双一流”建设,打造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新格局。支持厦门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双一流”高校建设,支持在厦高校高峰学科和高原学科建设。加强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筹建海洋职业大学,加快培养产业发展紧缺人才。大力实施“引智”工程,力争引进10所境内外高校来厦开办应用型学科院所,建设一批协同创新平台,推进重大科研成果转移转化。

  四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造教育治理现代化新体系。健全教育发展优先保障机制,深化校长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到2025年培养市专家型教师200名、卓越教师30名和市级名校长40名。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建成100所以上中小学智慧校园。深化厦台教育交流融合,规范发展民办教育,建成终身学习网络,建立教育治理现代化体系

  来源: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