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区实验小学与仁德实验小学教师共同开展教研活动。(本报记者 黄晓珍 摄) 学生在集美享受精彩校园生活。(集美区实验小学 供图) 陈丹老师的课深受学生喜欢。(本报记者 黄晓珍 摄) 集美区实验小学学生带来精彩舞蹈表演。(集美区实验小学 供图) 集美区学生在校园里快乐成长。(集美区教育局 供图) 集美区学生在校园里快乐成长。(集美区教育局 供图)
本报记者 林桂桢 通讯员 杨跃强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在地方设立的首个研究中心落户集美区;在2023年全市班主任技能比赛中,集美教师总分居全市各区第一;我市三名教师被推荐参加全国实验教学说课活动,其中两名来自集美区……2023年,集美区教育事业成绩亮眼,成果颇丰。
据悉,集美区以嘉庚精神为引领,守正创新,不断创新管理机制,优化师资队伍,推动资源共享,加快构建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推进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今天,让我们一起解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集美密码”。
关键点1
锻造师资队伍
镜头
海凤小学教师陈丹:
名师助阵 勇夺市教学能力大赛“王中王”
在前不久落幕的厦门市第六届中小学幼儿园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集美区海凤小学的陈丹老师斩获特等奖。
教学能力竞赛是全市规格最高、参与面最广、含金量最高的教学赛事,可谓是教师界的“奥林匹克竞赛”。而特等奖是从一等奖获得者中选拔,号称“王中王”比赛。
“从区赛的练兵到市赛的晋级,一路与高手过招,经历思考、实践、淬炼、提升,就像‘过山车’一般。”陈丹谦逊地说,自己能一路过关斩将,是因为背后有集美小学数学强大的“名师智囊团”——在区教育局和区教师进修学校支持下,全区小学数学名师、骨干教师们组成“帮帮团”,在赛前开设专题讲座、开展教学大练兵,并在赛中为选手们出谋划策,“每一个教学设计,老师们都会帮我们点评,一遍遍地打磨提升。”
教学能力大赛自去年2月启动,持续到去年年底,意味着选手们要“长线作战”。在学校里,陈丹是德育处主任,在家里,她是两个娃的妈妈,如何从繁忙的工作和家务中挤出时间来备赛?陈丹学会了“一心二用”,把碎片化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洗漱、化妆、喝水的工夫就可以看一个视频,课间十分钟可以看一份材料,晚上把孩子哄睡后,就抓紧时间做教学设计。
能把教学能力竞赛的最高奖项收入囊中,也得益于她10年教学生涯的长期积累。在调任海凤小学前,陈丹任教于杏东小学,还曾被派到乡村校坑内小学工作一年。在坑内小学,她深入调研当地学情,把问题变成了课题“提升农村小学生学习力”,成功申报市级课题立项,这是坑内小学创办七十年来的首个市级课题。由于在城区学校、农村学校、新办校等多种学校历练过,陈丹更懂得如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因材施教,从而在教学能力大赛中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棘手问题。
作为集美二小教育集团的一分子,海凤小学成立虽然不到两年,但集结了集美二小派来的诸多骨干教师。“两校管理、教研一体化,让海凤小学显得不那么‘新’。”陈丹说,在集团化办学实践中,每当遇到困难,都有资深教师指点迷津,让她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解密
优秀教师是怎么炼成的?
全员练兵夯实基本功 “分层”精准培训促提升
在厦门市第六届中小学幼儿园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集美区共有174名教师获奖,其中一等奖37人(包含特等奖3人)、二等奖50人、三等奖87人,一等奖人数和获奖总人数均位列全市各区第二。
在省、市级各项竞赛中,处处都有集美教坛“星秀”的身影。在2023年全市班主任技能比赛中,集美区教师获奖8项,总分居全市各区第一。去年9月,2023年福建省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落幕,厦门市共有三名教师受推荐参加全国实验教学说课活动,其中集美教师占据两席。据了解,能被推荐参加“国赛”的,都是“省赛”中每个科目一等奖的前两名,可谓是“优中选优”。
如此具有“战斗力”的优秀教师队伍,是如何炼成的?去年,集美区以赛促练,开展贯穿全年的教师教学能力岗位练兵和竞赛活动,通过举办理论通识培训和学科专题培训,同步推进理论学习和实操训练,赛、研、练紧密结合,促进教师提升基本功。据了解,在贯穿全年的练兵活动中,全区符合要求的教师全员参与,校级、片区级、区级三级比赛逐级推优,层层的“大比武”夯实了全区教师教学技能,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构建起了共研、共学、共享的集美教研新样态。
近年来,集美区教育局注重“分层施策”,围绕“立足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目标要求,扎实开展各项师资培训工作,开展教师培育“五航”工程——全员续航工程、新秀启航工程、名师远航工程、校长领航工程、聚力铸魂护航工程,进一步优化“教科研训”一体化的培训工作机制。
新任教师岗前培训班、中小幼区级学科带头人培训班、市级学科带头人培训班、教育系统“青蓝工程”培养对象“铸魂计划”……集美区教育局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和干部,开展分层、分类精准培训 ,引领教师加强知识储备,提升理论修养,优化教育教学方法,提高管理水平。
去年2月,集美区召开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指出要健全年轻干部培养机制,实行多岗位多层次培养锻炼,为教育发展培养人才、储备人才。去年暑假期间,集美区教育系统“青蓝工程”青年干部培养正式启动,在市委党校进行为期五天的第一阶段政治理论素养研究培训,通过开展专家讲座、主题实践、团队展示、素质拓展等活动课程,为来自中小学、幼儿园的166名青年储备干部和区教育局下属事业单位青年干部充电蓄能,为加快推进集美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关键点2
优化教育资源
镜头
集美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办学“不分你我” 两校 “同频共振”
去年5月,集美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成立。同年9月,集美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仁德实验小学校区正式开办,目前招收一年级新生。
事实上,集美区实验小学是一所2020年秋季才开办的新校,但在开办的第一年,就在区教学质量监测中名列前茅。这次,校长叶秀萍把从零开始办校的经验,无缝嫁接到仁德实验小学。
“我跟全体老师说,集美区实验小学和仁德实验小学是一个整体,没有你和我,只有我们。”叶秀萍说,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学校坚持“六共”理念,即文化共融、管理共治、课程共构、教学共研、教师共培、学生共育,推动两校“同频共振”。教育集团实验小学本部的老师们都把仁德实验小学当作“自家人”,称为“我们仁德”。
跟三年前创办集美区实验小学一样,叶秀萍在仁德实验小学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新手教师难带。仁德实验小学有14名新老师,全都是职场“小白”。进门先拜师,学校为每个人安排了一位带教师傅,还把部分新手派到本部任教或兼课。新手上课的时候,师傅就坐在教室后面,集整个教研组之力帮其提升教学能力。
叶秀萍还为两校毕业三年内的教师打造了专属的“充电站”——成立嘉实学院、博实学院、雅实学院和仁德学院,校长、副校长当导师,每月举办一次学习沙龙,有“世界咖啡屋”研讨活动,共同探索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路径;有“解忧杂货铺”活动,由新老师提出自身遇到的问题,导师认领并解决,帮助青年教师突破困境。
为推动管理和教研一体化,集美区实验小学派出一名副校长担任仁德实验小学的执行校长,一名骨干教师当段长,每周各召开一次集团教师会、班主任工作会。每个学科每周有半天的教研日,两校相关老师都不排课,共同开展教研,毫无保留地将本部的先进管理模式和优质办学资源注入仁德实验小学。
不过,仁德实验小学的生源以集体户和积分入学的学生为主,与本部学情不同,遇到的问题自然也不尽相同。仁德出现的问题,本部的老师们帮忙“把脉”,开出“独家秘方”。“有问题,大家一起想办法。虽然起点不同,但学生的进步却是肉眼可见。”叶秀萍说。
解密
如何做好“优质均衡”文章?
龙头校带动薄弱校 高位嫁接区外优质资源
除了集美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仁德实验小学,2023年集美区还有众多学校集体“上新”——包括集美区凤鸣实验小学、集美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柏涛实验学校、厦门十中后溪校区等在内的多所中小学,以及康锦实验幼儿园、海怡实验幼儿园等8所公办幼儿园正式投用办学,有效分流热点片区生源,促进集美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去年5月,集美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厦门实验小学集美分校教育集团揭牌。此前,集美区还组建了集美第二小学教育集团。目前全区共有3个教育集团。
组建教育集团,是集美区集团化办学、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举措之一。据了解,2021年12月,集美区启动集团化办学,辖区各校在区教育局指导下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的成功路径,形成了多样化的集团化办学形式,以及一批有特色、高质量的集团化办学项目。
此外,为缩小校际办学差距,集美区教育局整合资源,推动区域乡村学校与优质学校组建13组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试行“统筹管理、教师互派、统一教研、资源共享”的模式。这相当于区域龙头校与合作校结成“命运共同体”,以龙头校优质资源激活合作学校办学活力,提升乡村校、薄弱校教育水平,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百姓。
教育不仅要均衡,还要优质。坚持“均衡”与“扩优”并举,集美区在区域内“结对帮扶”基础上,还引进区外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一批条件较优、质量较高、群众满意的“家门口”新优质学校。去年,成功引进市属校厦门五中,共建厦门五中集美校区;与南京师范大学签约,将在集美区共建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南京师范大学集美高新实验学校”和“南京师范大学集美科艺实验学校”(均为暂定校名)。
这是集美区积极“开门办学”,高位嫁接优质资源,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有益探索,也是该区与本市名校、省内高校牵手共建后,再次扩大合作办学“朋友圈”的一次重要尝试。集美区与南京师范大学将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创优师资生态,努力把共建学校打造成为管理一流、师资一流、质量一流的特色名校。
去年7月11日,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福建研究中心在集美揭牌成立。这是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在地方设立的首个研究中心,将为集美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服务于弘扬嘉庚精神的研究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数说2023集美教育
修订《集美区柔性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实施方案》,进一步提高待遇,完成新一轮31名柔性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聘任。引进1名高层次人才到区属学校任教,发挥高层次人才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
新增145名市级骨干教师(班主任)、18名市级学科带头人、4名市专家型教师、4名省级学科带头人。组建第四届名师发展工作室45个。
新增1所“省一级达标高中”、2所“省义务教育教改基地校”,新组建2个教育集团。
扩增优质学位供给,完成6个中小学幼儿园项目建设,新增10230个学位。开办8所公办幼儿园,秋季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7.2%,较上年秋季提升10.7%。
新增13所区示范园、4所市示范园,示范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提升至59.2%,较上年秋季提升12.8%。1所中学晋升“省一级达标高中”,2所小学入选“省义务教育教改基地校”。
扎实开展教学研究,入选“福建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县”,立项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年度课题23项(数量全市各区第二),立项厦门市第六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题29项(数量居全市各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