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科学筑梦 点亮未来”中小学科学教育厦门专场活动在我市隆重举行。大会高水平展现我市在中小学科学教育领域进行全面深化、重点突破、纵深推进的改革创新成果。
活动由福建省教育厅主办,厦门市教育局和德旺基础教育研究院联合承办。活动包括1场开幕式、2项科学实践现场观摩、4场院士讲课、5个分论坛、17节课堂教学观摩和50个实验校科学教育成果展。
期间,市领导、省教育厅领导、市教育局主要领导到会指导。各设区市教育部门有关负责人,中小学科学教育全国实验区、实验校和省级特色校的校长、教师代表,我市中小学校有关负责人等2100多人参加活动。
鹭岛启智 盛典开章
开幕式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举行。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建顺作指导讲话。他肯定厦门赓续敢闯敢干的特区精神,深化科学教育改革创新,奋力争当教育现代化新征程的创新引领者、质量的领跑者。要求全省要持续深化创新实践,以高质量科学教育为引擎,赋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期待万千学子以今日“小科学家”之志,铸就明日“大科学家”之才,在强国复兴征程中书写属于新时代的担当篇章。
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施琦婷全面介绍我市科学教育工作。她表示,厦门将继续以科学教育为支点,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科学探索中找到人生坐标;愿与全省教育界携手,共同回答“钱学森之问”,培育更多“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明日栋梁!
开幕式上,厦门六中学生的科学情景剧朗诵表演《夜空中最亮的星》点燃全场。领导嘉宾共同启动厦门专场活动。开幕式活动由省教育厅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处处长修德茂主持。
院士论道 量子织梦
28日上午,中国科学院丁洪院士在主会场作《量子科技、AI与教育》报告。他从四次工业革命的文明长河溯流,对蒸汽机的轰鸣、晶体管的微光、量子计算的叠加态与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等进行讲课。
2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祝世宁院士在双十中学作《从三星堆文明到人工智能——漫话信息与现代信息技术》报告。他以人类文明演进为脉络,从三星堆青铜器的信息编码智慧切入,深入剖析信息的数学本质与物理属性,串联起热力学熵、香农信息论、基因编辑技术乃至大语言模型的底层逻辑。
27日下午,中国化学会第一季“无处不化学”主题科普活动走进厦门一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作《解锁化学奥秘 创造无限可能》发言,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南峰作《绿色低碳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报告,向同学们介绍未来能源转型的趋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院士课堂,跨越时空的思维盛宴,点燃了3000余名鹭岛学子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科海扬帆 硕果盈枝
在科学教育成果展上,我市首批50所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学校集中展示改革成果,呈现“50个一校一品牌”“百校百张科学教育课程图谱”等,现场开展一项科学教育特色互动活动。现场中小学生热情展示“海水净化装置”、3D打印、木工雕刻、中草药研制、航天航模飞行等。
在科学类课堂教学观摩现场,初中物理、小学科学等8个学科17节课同步展示,呈现厦门市贯通中小学科学类课程教学体系,全面培育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成果。
在科学实践活动观摩现场,与会代表登上科考船,沉浸式参与科技中学学生到九龙江口的科学调查活动。深入海沧区沧江科普研学基地,考察科学实践课程,学习厦门市全域内的高校、科普基地、科技企业等聚力聚智打造“没有围墙”的科学教育经验。
凤凰栖梧 科火燎原
28日下午,四个分会场同步进行。
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分会场主题是:科学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代表们现场观摩校内珊瑚保育和红树林创新实验室等“大-中”共建基地课及5门跨学科课堂校本课。随后“科学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讨会上,市科协、协同组代表校、联盟代表校分别分享了课程体系建设,科技中学重点介绍多学科的分级化课程体系建设,百度飞浆企业则解读AI新技术的课程建设应用。
厦门一中分论坛主题是: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与教学。厦门大学陈嘉嘉教授等9位嘉宾进行主题发言。论坛议题在老师们引起强烈反响,表示主动适应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要求,积极倡导多元才能的拔尖创新人才理念,为创新人才提供个性化课程,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在选择中发展个人的志向和梦想,在选择中规划自己的未来。
厦门外国语学校分会场主题是:科学教育与实验创新。以海沧区科学教育的成功经验分享为开篇,来自省内外五位专家聚焦于实验创新教学、跨学科实践教学、人工智能、信息技术赋能实验教学开展交流互动,取得良好效果。交流研讨以沙龙形式,有观点,有案例,有现场实验与互动提问环节,让与会代表们沉浸式参与,互动性强,好评如潮。
厦门三中分会场主题是:跨学科课程与教学研讨。通过大中小一体贯通、课程研发案例解析、科学竞赛经验分享及教学实践成果展示,系统性探索科学教育实施路径。
潮涌鹭江阔,科海启新思。
厦门正以科学教育为炬,照亮少年通往科学圣殿的云梯,载着无数求知的目光,驶向星辰与真理交织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