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XM00104-02-02-2020-001
    • 发布机构:厦门市教育局办公室
    • 公文生成日期:2020-03-12
    厦门市教育局2019年教育工作主要情况
    来源:厦门市教育局办公室 时间:2020-03-12 09:55

      2019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市教育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坚持改革创新,实现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根据有关要求,现将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2019年主要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面落实主体责任,确保校园安定稳定

      1.落实领导小组工作机制。落实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认真履行秘书组、秘书处职责。研究制定市委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领导小组秘书组工作细则和领导小组2019年工作要点,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2.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按要求抓好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等工作,检视并完成整治问题28个。组织开展好第二批主题教育,组成8个督导组深入参学单位开展督导调研。各学校单位召开座谈会205场次、教师家访1.1万人次、走访社区125场次,累计征求意见建议739条,破解群众、师生、家长最急最忧最盼问题325个。主题教育工作得到市委组织部的充分肯定。

      3.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一是持续开展新思想“大学习大宣讲”。组建1931支理论宣讲“轻骑兵”、“小分队”,开展宣讲活动16451次,选派的选手获全市理论宣讲比赛第一名。二是抓好基层书记培训。组织直属学校单位党支部书记培训班等一级培训9场次1300多人次;指导各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务干部专项培训2 轮3000多人次;首次组织全市思政教师党性修养培训班。三是实施“两双”计划,开展党支部书记党建学术“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和党员骨干教师“双培养”工作。四是严格党建制度。开展党员因私出国(境)审批等专项检查,落实党建e家平台巡查制度,指导长期停办学校设立党组织1个。五是培育党建品牌。做优做强“1331”党建工作模式,完成39个基层党组织“党建活动室达标建设”和“党建品牌全覆盖达标建设”达标验收,评选教育系统优秀党建品牌和优秀党建品牌培育对象各20个。我市中小学校党建工作成效得到教育部和市委组织部的肯定。

      4.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一是完成政治生态评估试点任务。教育工委政治生态总体评价的基本满意度达到100%,满意度达到98.6%。二是抓好巡视巡察问题整改。对反馈的51个问题实施“台账管理”和“销号式核查”,已完成整改46个,基本完成整改5个。三是开展廉政教育督查。全年共进行廉政谈话55人次。对22个单位开展2018年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检查,形成89条问题清单和2条问责建议,组织集体约谈,督促学校按期整改。开展2019年元旦春节“1+X”专项监督检查,并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督查、责任约谈和通报。

      5.维护校园安定和谐。深入开展新一轮“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创建验收学校达633所,完成1183个监控点位的建设,全面落实教育部、公安部“三个百分百”校园物防技防要求,实现中小学百分百配备专职安保人员、百分百建成一键式报警系统、百分百校园封闭式管理。深入开展禁毒宣传,组织全市中小学生禁毒知识答题活动,创建10所禁毒教育示范学校和89个“林则徐禁毒宣传室(廊)”,集美大学、华厦学院等10所高校在全省率先组建高校禁毒联盟。开展学校安全隐患清零行动,确定12项重点工作内容和15项工作举措,排查发现隐患924项,整改924项,整改率100%。加强文明创建,全面开展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和公共文明行为规范整改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工会活动,提升教师精神文明风貌。做好退休干部服务工作。

      二、补齐教育民生短板,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1.着力推进补短扩容。建成中小幼学校(园)项目48个,增加学位3.4万个。顺利完成年度为民办实事任务,建成16个中小学、开工建设18个幼儿园,新增学位数2.8万个,“十三五”期间中小学幼儿园学位增长完成数达10.85万个。进一步推进名校跨岛发展,序时推进11个项目建设。双十中学翔安校区初中部和高中部、外国语学校集美校区、同安一中滨海校区高中部和实验小学翔安校区等项目建设均序时推进。

      2.加大教育招商引资力度。研究制定鼓励政策,吸引国内优质教育集团来厦举办优质民办学校,支持国有企事业单位参与办学。完善重点企业骨干员工子女入学政策。积极引进一批优质项目。目前,华锐莱普顿双语高级中学(暂名)、集美区万科广场梅沙学校等项目正按时序推动建设,阳光控股教育集团总部项目、杭州阿优文化公司合作项目签约落地湖里。

      3.促进社会力量办学健康发展。支持国有教育集团办学。批设国贸协和双语高级中学,于2019年秋季招生。支持国有企业承办普惠性幼儿园,国贸集团以及海沧区、集美区、翔安区区属教育集团2019年已开办幼儿园8所。

      4.持续提高教育经费保障水平。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全年共获得5.67亿元,同比上年增长6.98%。其中,中央资金3.95亿元,省级资金1.72亿元。健全各类资金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教育财务管理水平。

      三、坚持普惠均衡优质,各学段实现高质量发展

      1.提高学前教育普惠水平。学前普惠资源覆盖率达90.0%,新增17所省级、市级示范性幼儿园,各类示范园总量位列全省前列。出台《厦门市民办普惠性学校等级评估奖励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对评市级示范性民办普惠性幼儿园给予奖励。

      2.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82所省“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在13所学校开展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培育60个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质量提升改革实践项目。探索五四学制改革,研制九年一贯制校本资源,健全完善贯彻小学和初中一体化管理模式。加强初中质量监测,全市中考成绩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将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纳入对区教育局年度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推动各区用好监测数据,做好改进提升工作。

      3.提高普通高中育人水平。出台《厦门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优化中考录取分数构成,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建设选课走班教务管理系统,推行选课走班制度。推进普通高中国际教育试点工作,增加厦门松柏中学、湖滨中学两所国际教育试点校。高考成绩被市委、市政府发文全市通报表扬。

      4.推进职业院校内涵建设提升。6所职业院校被列入省级A类培育项目院校,城市职业学院被列为福建省示范性重点建设高职院校、被教育部认定为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工商旅游学校入选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75个奖项,比去年增加14个奖项。其中,集美工业学校、厦门工商旅游学校分别以42枚和28枚的奖牌数名列全国962所参赛中职学校的第二、第三名。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职业院校与企业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其中国家级立项1个,省级立项35个,市级立项30个。8所高职院校与192家企业获批开展高职教育“二元制”人才培养改革试点59个。二元制、现代学徒制、订单式培训的学生规模达到5911人。组织遴选建设10个市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

      5.加强高等教育协调发展。集美大学列入省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厦门理工学院更名大学纳入规划。引进两所省外高校到我市设立科研基地:市政府与四川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共建四川大学华西医学厦门研究院,支持厦门医学院建设发展;市政府与华东师范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支持华东师大与集美大学合作。

      6.推进终身教育发展。与市总工会联合设立10个“职工学堂”。持续推进社区书院建设,推动社区书院总部建设,完善社区书院总部的提供资源配送、师资支持、指导培训等方面的服务功能,在社区书院信息平台上开设“产业工人在线学习”专栏,加强社区书院课程体系建设,为职工提供99门在线学习课程。组织申报省教育厅终身教育重点项目,厦门老年大学被列入高水平示范性老年大学立项单位,厦门大学老年大学、厦门南洋职业学院老年大学被列入高校老年大学建设项目。获评7项省级终身教育特色品牌项目。

      四、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1.加强教育现代化顶层设计。市委召开全市教育大会,部署建设教育现代化强市任务。组织编制《厦门教育现代化2035》《厦门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9-2022)》,勾勒加快建设教育现代化强市的蓝图和实施路线图。建立定期督办机制,将全市教育大会44项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区各部门。

      2.推进德育一体化构建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设立55个课题,开展德育一体化构建实施策略与实践研究,出台《关于深入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的工作意见》,搭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三个平台,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机制。研发优秀案例资源,完善师生评价体系,评选一批校外实践活动资源。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创设10个省级思政示范课程,培养40名思政学科带头人,评选80位市优秀班主任、40位市优秀德育工作者。推进绿色发展理念进校园、进课堂,深入开展生态科普、节粮节水节电等生态文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推进生态文明知识和实践体验有机融合。修订完善《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校园评选细则》,评选56所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校,将校园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市级德育评估体系。

      3.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广泛开展青少年校园体育竞赛活动,认真落实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锻炼时间,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健全学校体育竞赛训练制度,督促学校组织落实春季运动会比赛制度。厦门一中获2019年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游泳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厦门学生代表队获奥地利国际啦啦操公开赛儿童集体花球第一名。积极推进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新增 41 所教育部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厦门代表队包揽全省足球联赛初中高中男女四个冠军,厦门二中获全国“足协杯”高中男子甲组季军。

      4.积极开展美育实践活动。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以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为主线,开展厦门市第 29 届中小学艺术节和第 37 届学校音乐周活动,在全市中小学师生中掀起爱国主义教育热潮。在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我市再获佳绩,共荣获4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学校美育工作得到官方媒体多次报道。

      5.深化拓展劳动教育。创建41项市级、10项省级劳动教育特色项目,创建5个省级研学基地。组织开展全市首批研学实践营地和基地申报评选工作,共评出首批研学实践教育营地3个,首批研学实践教育基地37个。推进竹坝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建设。

      6.做好全市学生夏令营工作。组织各级各类夏令营714个(其中市级夏令营190个),涵盖爱国主义教育、文化、劳动、艺术、军事、心理、体育等多个类别。深化“走近名家、走近经典、走近科学”主题夏令营活动,推出27场名家进校园夏令营。组织家庭教育讲师团,全年共开展家庭教育公益讲座150场。

      7.扎实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组织开展第 22 届全国推普周厦门市宣传系列活动,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福建赛区厦门市选拔赛和承办全省选拔赛,举办全市中小学校规范汉字书写现场大赛。推进闽南方言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完成幼儿园、小学和初中《闽南方言与文化》系列读本和教师指导用书共15册的再版工作,举办厦门市青少年闽南话讲古电视大赛,组织开展两期闽南话水平测试报名和考前培训,举办两年一届的“全市中小学校闽南文化艺术展演比赛”。组织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全年共完成普通话测试23889人次。

      五、深化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师资水平

      1.推进教师管理改革。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指导意见,深化教师培养培训改革。二是修订设置标准。联合市委编办修订中小学幼儿园领导职数配备和机构设置标准,以满足名校跨岛发展、九年一贯制学校等管理需要。三是实施银发计划。共面向全国公开招聘34名优秀退休教师,补充学校师资不足。四是推广“区管校聘”。总结推广海沧区“区管校聘”改革试点和教师中级职称评审试点经验,委托思明区开展教师中级职称评审。

      2.持续开展“三项主题活动”。宣传弘扬高至凡老师先进事迹,持续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建立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开展青年教师五项基本功比赛,持续推动校长教师进社区进家庭开展调研、家庭教育、家访等工作。

      3.开展名校长名师工作室建设。启动建设13个名校长工作室、50个中小学幼儿园名师工作室、10个中职名师工作室,带领1500名青年骨干校长、教师共同成长。

      4.梯次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招聘新教师1927人;推进职业学校招聘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教师35人,其中能工巧匠4人。选拔确认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近200人、专家型教师培养对象60人。

      5.做好教育对口帮扶和校际交流。选派2名教师到西藏支教、10名教师到宁夏支教、16名教师到甘肃临夏一年期支教及100名优秀教师到甘肃临夏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支教。落实市直属学校校际交流工作,共组织123人参加校际交流。

      六、深化综合改革创新,提高治理现代化水平

      1.推进课后延时服务改革。一是拓展服务范围。在全省率先将服务范围拓展到幼儿园。共300所学校(包括153所小学和147所幼儿园)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参与人数5.7万人。二是拓宽服务内容。拓展特色服务项目,供家长选择,特色服务参与学生占比达到20%。将服务时间延长30分钟,实行弹性离校。三是建立线上服务平台。利用i厦门、厦门市民卡APP平台,设立线上课后延时服务窗口,为全市家长提供在线报名、缴费,为学校提供考勤管理等服务。

      2.稳妥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印发《关于在中小学试行校长职级制改革工作的通知》,将校长职级分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四个职级进行管理,统一评审确定6名特级、57名一级校长,实行申报聘任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制度,建立能上能下机制,促进校长队伍专业化发展。同时编制《厦门市中小学校(园)长培训规划(2019-2022年)》,首次启动名校长培养工程,确定30名首批市级名校长培养人选。

      3.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完善各类办事规程与细则,压缩时限缩短办事环节,实现全部审批服务事项标准化,全部29项审批服务事项实现“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其中22项(占比75.86%)“一趟不用跑”,10个事项实现即办,具备网上办理条件的事项已基本推行网上办理。

      4.健全依法治教体系。健全“三重一大”议事规则,印发《厦门市教育局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试行)》,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征求意见、专家论证、听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五大机制,提高依法行政、科学决策水平。深化依法治教工作,创建111所依法治校达标校、69所示范校、66所现代学校制度培育校、23所宪法教育基地学校,提高依法治教水平。

      5.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坚持问题导向,优化对区政府、对区教育局、对直属学校考核指标,完成省对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有序开展对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情况督导评估,稳步推进学校(园)综合督导评估,并强化督导结果运用,切实让督导长牙,以评价推进教育发展。

      6.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入应用与规范管理。建立“i教育”综合服务平台,优化办事流程,集成跨部门、跨层级服务,统一网上办事入口,逐步实现协同服务、网上办理事项全覆盖,推进信息惠民工程。出台《厦门市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标准(试行)》,按基本普及(数字校园)和创新示范(智慧校园)两个标准明确学校信息化建设标准,指导和规范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规范做好信息化项目审核工作,组织了49场专家评审会。

      7.深化教育对外开放与交流合作。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2019年新增40所中小学获得招收国际学生资格。积极做好教育国际招商的相关对接工作,2019年共接待境外教育机构来厦洽谈教育招商事宜13批次46人。持续推进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建设,第三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主体工程全面封顶。加强教育对外交流合作,高质量完成对外接待工作,2019年共接待境外来访师生57批次,共计1520人。顺利完成出访任务,2019年共办理52个团组、574人的因公赴外手续。深入推进各级各类学校与53个免签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推动厦门市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工作落地落实。大力推进对台教育融合工作,首次完成2019年厦门市台湾中小学生奖学金评定工作。做好台湾教师招聘工作,征集中小学、幼儿园50个岗位招收台湾教师。两岸青少年交流活动丰富多彩,成功举办第九届海峡两岸中学生闽南文化夏令营、“青葱岁月 多彩年华”厦门-港澳台中学校际结对交流等活动。推动厦门台湾两地高校合作,开展2019海峡两岸高校设计展。

      8.强化教育督导。一是圆满完成省对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组织协调23个相关市直部门、6个区政府以及16个市教育局相关处室和3个局属事业单位开展对标自查自评,组织满意度调查等。二是有序开展对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情况督导评估。组织开展各区政府2018年度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自查自评,督促各区政府将自评报告在区政府网站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三是稳步推进学校(园)综合督导评估。在全市开展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在区级评估的基础上,抽查部分幼儿园进行市级复评,并形成市级复评报告。启动第十轮市属普通中小学校综合督导评估工作。四是强化专项督导。联合相关处室开展全市教师配备情况、高三毕业班工作、规范办学行为、控辍保学等专项督导,推进教育热难点问题解决和重大教育政策落地。五是推进教育督导应用平台建设。完善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管理系统,服务学校自评自查、督学日常督导、问题反馈、意见建议、亮点推介等督导需求。

      七、抓实教育专项整治,营造良好教育环境

      1.提前完成无证园整治任务。建立整治工作月报和通报制度,按“一园一策”、分类整治的原则,于今年8月完成全部403所无证园的整治任务,比国务院要求时间提前一年四个月。共取缔无证园180所,规范整改后审批223所,其中169所办成普惠园,新增2.62万个普惠学位。

      2.有序推进小区配套幼儿园整治。组织对63所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开展整治,已有5所小区配套园移交到区教育部门办成公办园,23所幼儿园确定提供普惠服务。

      3.持续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出台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启用《全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公布校外培训机构417家。建立联合检查、联合执法机制,查处“无证无照”培训机构6家。建立黑白名单公布制度,发布白名单114所、黑名单44所。支持成立教育培训行业协会,强化行业自主管理。联合相关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外午托机构管理的通知(试行)》,规范校外午托机构管理。

      4.深化校园贷整治。积极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化校园贷专项整治,广泛开展宣讲活动,建立完善涉及网贷学生情况台账,推进做好不良网贷摸底排查和化解工作,落实“一人一策”方案,共减少涉贷学生53人,目前正对11名涉贷学生进行跟踪、做好化解工作。

      5.开展形式主义专项整治。组织制定检查清单,规范检查项目。加强会议文件管理,会议数量比去年减少45%,文件发文数量比2018年减少40%,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