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关于海沧区“两项督导”暨“两项创建”实地督导评估情况的通报
    来源:厦门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 时间:2024-06-17 08:27

      根据国务院和省、市教育督导条例以及相关督导评估办法规定,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在区级自评的基础上,对海沧区委、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情况、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情况开展实地督导评估。期间,市督导组召开见面会,听取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履职情况汇报,深入41所中小学幼儿园调研,走访相关职能部门、街道,核查文件资料并统计数据。经分析、讨论和汇总,现将具体情况通报如下:

      一、主要成效

      海沧区委、区政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紧紧抓住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两项创建”工作,全面统筹,系统谋划,加快补齐教育短板,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有力推动全区教育事业取得新成效。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1.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2023年,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先后12次专题研究教育工作,在资源配置、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建立区领导挂钩联系学校制度,深入调研解决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实施《海沧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2021-2025年)》。稳步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为34所学校配齐配强党组织书记和副书记,完成率94.44%,居全市第一。全面推进教育系统党建品牌活动,培育学校十佳党建品牌,形成党建工作“一校一品”良好局面。

      2.齐抓共管促进教育发展。完善区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区四套班子深入挂钩学校,开展专题调研47场;人社、编办、财政等部门在学校人员编制、人才引进、职称评聘、工资晋升等方面多为教育部门解决实际问题。积极推动实施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探索中小学校工资包干制度,支持学校实施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办学活力。

      3.提升现代教育治理水平。成立海沧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2项典型案例入选教育部《“双减”改革每日快报》。教育局与治安大队、检察院、消防救援大队、交警大队建立安全监管责任联防联动工作机制,积极创建“平安校园”,在2023年学校综治安全目标管理评比中,67所学校被评定为“优秀”。

      (二)加大教育投入,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1.优先保障教育经费投入。教育经费投入达到“两个只增不减”的要求。区域学校建设、教师编制、生均公用基准定额和基本装备配置标准实现“四统一”。建立健全教师工资收入随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动态调整机制,确保教师年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年平均工资收入。2023年补助各级各类学生6265人次,共计约563.95万元,实现学生资助工作全覆盖。

      2.加快补齐教育短板。实施教育用地联审联批制度,编制出台《海沧区“十四五”教育项目实施规划》。三年来,全区累计投入35.76亿元,新建中小学幼儿园28所,新增3.2万个学位,扩大校园面积57.5万平方米,新增校舍建筑面积74.3万平方米,有效缓解学位紧张问题。

      3.实施数字化战略行动。全面推进智慧校园创建工作,创建26所智慧校园达标校,达标校占比达70.3%,达标率居全市首位。参加全国“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比赛活动”,获省优13例、市优35例,获奖比例位居省、市前列,两所学校作为全省典型案例,被推荐参与国家优秀案例遴选。

      (三)强化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升人才购房补贴、租房补贴标准。表扬德育标兵、优秀班主任等先进个人以及从事教育工作满30年男教师和满25年女教师,组织开展“寻找身边最美导师”暨海沧区第二届“最美导师”评选活动,弘扬尊师重教良好风尚。

      2.优化配置教师资源。推进“区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形成“二上二下”的校际编制统筹核定机制,做好全区教师配备的编制保障工作。2023年新招聘引进教师409人,柔性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6人。2023-2024学年义务教育阶段交流教师278人,交流率为28.63%,其中骨干教师106人,交流率为38.13%,促进优秀教师校际均衡配置。

      3.提升教师队伍能力。构建“教科研训”一体化教师赋能体系,建设教师培训课程,举办“校长成长学校”,组织校长论坛,加强新教师和骨干名师的培训培养,提升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建设三批62个名师工作室、36个特色工作室,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171名教师在市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奖,其中8名荣获特等奖,区教育局获评优秀组织奖。“书香海沧,教师领航”典型做法获《中国教育报》《福建日报》等宣传推广。

      (四)坚持立德树人,深化学校内涵发展

      1.协同育人机制健全。坚持德育为先,落实立德树人,推行“全员导师制”,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德育体系。结合传统节日、纪念日和重要时政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主题活动,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建立研学实践基地,充分挖掘区域德育资源,健全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

      2.学业表现总体较好。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视导与质量监控,不断提高区域教学水平,先后获评“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和“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省质量监测显示,小学、初中成绩稳定,校间差异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普高和中职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合格率均达95%以上。

      3.体育美育特色彰显。重视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建立竞技体育项目和艺术教育基地,成立4个“家门口”青少年宫,开展“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特色创建工作,促进学生强身健体、浸美润心。2023年荣获省音乐舞蹈节乐比赛一等奖、省中小学戏剧展演“小小水仙花奖”,北附学校被授予福建三大剧种人才培养基地;区青少年宫被授予省青少年校外教育先进单位、省校外美育实践基地。

      4.劳动实践保障有力。各学校建立健全学生值日和校园劳动制度,落实劳动教育课,挖掘校内外劳动资源,为学生劳动实践和志愿服务提供便利和保障。征集评选劳动教育优秀案例,延奎实验小学、青礁小学劳动案例分获省、市劳动教育实践特色项目。

      (五)坚持优质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1.学前教育普惠多元发展。全区各级示范幼儿园共36所,在各级示范幼儿园就读的幼儿比率为68.26%,高于省定标准。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确认74所幼儿园为普惠性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8.86%。通过规范办园专项督导、民办幼儿园定级评估等,积极提升保教质量。

      2.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开展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品质三年提升行动,优化学区化办学和小片区校际结对管理工作,推进紧密型学区建设,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省质量监测显示,全区小学综合差异系数为0.425,初中综合差异系数为0.264,达到优质均衡标准。

      3.高中教育特色发展。2023年,沧江高级中学、熹海高级中学两所高中投入使用,新增1200个高中学位。推进省级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建设,进一步探索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持续推进“校企行合作”现代学徒制,完成第一届普职融通试点班招生。

      4.特殊教育融合发展。基本形成以特殊学校为骨干,随班就读与送教上门为辅助的特殊教育融合发展格局。全区现有资源教室21间,覆盖各街道,基本满足随班就读儿童特殊需求。晨昕学校通过省级标准化验收,资源中心常态化开展巡回指导服务、送教上门,保障特殊儿童入学率达100%。

      5.终身教育体系完善。建立区、街道、村(居)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教育活动,城区参与率76.3%,农村参与率67.76%,均超过标准。将老年教育工作纳入政府相关部门绩效考评内容,启用老年大学新校舍,开设学制班102个,每周可接受12000位学员学习。

      二、主要问题

      (一)资源供需矛盾依然存在。还存在大校额、大班额、大园额问题;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与“校校达标”还有差距。

      (二)教师队伍结构尚待优化。部分学科专任教师配备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三)教育经费投入还需持续增长。教师培训经费未达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指标要求。

      (四)学生学业负担有所增加。每周作业和课外培训负担有所增加。

      三、整改意见

      (一)进一步加大教育资源供给,有效缓解学位供需矛盾

      持续加大新改扩建项目建设力度,加快老城区学校扩容焕新,增加各学段学位供给,合理制定超额学生分流方案,妥善解决超规模、超班额问题,确保如期实现“两项创建”目标。按时序推进海沧区职业中专学校扩建提升项目,补齐学校场地不足短板。

      (二)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持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继续加大教师招聘引进力度,配齐配足各学段各学科教师。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校级领导和教师队伍合理有序流动长效机制,促进优质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继续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打造一批名校长和教育家型教师,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师资保障基础。

      (三)进一步加大教育财政投入,有效保障教育优质发展

      加大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按照教育强区标准,拨足、用足、用好继续教育经费,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健全学前教育投入和使用机制。

      (四)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升教育质量水平

      以创建“福建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和“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为抓手,细化改革实验的目标和任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巩固深化“双减”工作成效,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经审核,海沧区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结果为“优秀”等级;海沧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抓教育工作督导考核结果为“优秀”等级。

      厦门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

      2024年6月12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