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XM00104-02-02-2021-001
    • 发布机构:厦门市教育局办公室
    • 公文生成日期:2021-02-25
    厦门市教育局2020年度教育工作主要情况
    来源:厦门市教育局办公室 时间:2021-02-25 14:56

      2020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党组)、市教育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坚持改革创新,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现将2020年度教育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一)打好疫情阻击战。1月23日即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迅速制定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推动学校细化“两案八制”,率先利用手机、网络等平台开展线上教学辅导活动,率先建立健康管理平台,及时处理发热预警数据1.3万余条,对1万多家培训机构开展督导检查,对10类学生“一生一案”开展心理疏导,开通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累计服务4300多人次,组织教师全覆盖家访、暖心交流,平稳有序组织全市8批次复课复学、30多场考试,并在秋季实现各学段全面复学。

      (二)全面加强基层党建。一是扎实开展专项活动。开展“深化大学习、提振精气神”专项活动、“爱心结对”活动和“百日冲刺行动”,激发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做贡献。二是加强高校宣传工作。推进全部高校党委设立宣传部,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三是落实党建责任制。严格落实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开展党员因私出国(境)审批等专项检查,落实党建e家平台巡查制度。四是实施党建见实效行动。共有696个支部参与“一支部一项目”活动,新增116个党员名师先锋岗。发挥优秀党建品牌单位示范辐射作用,推进40所学校帮扶42所薄弱学校。

      (三)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一是建立责任清单。制定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52条和教育工委领导第一责任清单24条,工委领导班子一岗双责清单110条。二是落实巡察整改。市委巡察反馈问题51个,完成整改48个,基本完成3个,完成整改94.1%。完成疫情防控专项巡察整改任务2项,序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专项巡察问题整改工作。三是落实廉政教育。开展任前廉政谈话53人次,离任谈话6次,提醒谈话11次,组织开展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民法典等宣讲教育。四是落实督促检查。组织对26个单位开展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检查,督促整改问题64个,对9名相关责任人进行提醒谈话。开展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专项整治,对2名干部进行提醒谈话,开展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治工作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活动,确实减轻基层学校、教师负担。

      (四)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开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活动,组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学习和宣讲近200次,全年完成教育新闻宣传报道数达608条。新增外国语学校、大同小学2所学校获评全国文明校园。圆满完成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任务。出台6条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措施,开展网络“清朗”治理行动。

      (五)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建立学校安全风险隐患清单,排查整治安全隐患2042个,整治安全隐患房屋76栋。创建新一轮“平安校园”972所,建设校园“一键式”报警点位448个。在全省率先制定学校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标准及管理指南,举办首届“桃李杯”消防安全大比拼活动。首推家长车辆“蓄车区”,制作9个校园安全动画宣传视频,投放5100个终端,获评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单位。

      二、补齐教育民生短板,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六)编制一批教育发展规划。编制厦门本岛教育设施、岛外教育设施、普通高中教育设施2019-2023年建设规划,以及厦门教育设施专项规划(2019-2035年),初步编制厦门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按要求制定《厦门市率先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教育优先发展行动计划》。

      (七)加快全市教育项目建设。一是推进补短扩容。完成年度56个补短扩容项目建设任务,新增4.3万个中小学幼儿园学位。二是推进市重点项目建设。竣工建设集美工业学校体育馆项目,序时推进市教科院附属小学及幼儿园、新翔小学扩建、特教学校扩建、城市职业学院体育馆和厦门医学院综合体育馆等项目开工。三是实施名校跨岛和腾笼换凤计划。双十中学、实验小学的翔安校区、外国语学校集美校区、同安一中滨海校区高中部序时建设,厦门二中集美校区和厦门六中同安校区顺利开工建设,推进整合安居公司、车管所、原湖里工业学校等闲置地块举办义务教育学校。

      (八)发展优质民办教育。以市政府名义印发《关于实施鼓励和促进民办教育优质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出台18条措施,支持引进优质民办资源,华锐莱普顿、国贸协和新校区投入使用,长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即将投入,阳光南山学校、华师大希平双语学校和高林产业人才子弟学校开工建设,同安产业人才子弟学校项目进行前期工作。

      三、坚持普惠均衡优质,推动各学段协调发展

      (九)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新增示范幼儿园102所,示范园覆盖率超过50%,达到国家要求。创建13所学前教育改革实验幼儿园,推进26所公办园建设,完成63所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整治,全市普惠园覆盖率提高至约95%。提高各区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至每生每年600元。

      (十)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发展。优化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创建267所省级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82所省义务教育教改示范建设校,完成60个农村学校质量提升项目中期评估。新建38所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在热点小学招生片区首次实施多校派位,做好24604名随迁子女积分入学工作。

      (十一)提升高中育人水平。创建10所省级教改基地建设学校,培育7所福建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学校。加强2021届新高考命题研究,推进整体单元教学,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行动。遴选39名优秀高中生参与省英才计划,推荐100名高中生参加“云上科学营”活动,全国五大学科奥赛获5块金牌。普通高考保持各科总分平均分、优秀学生数量“两个全省第一”。

      (十二)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被列为全国“整体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试点城市,推进13所院校开展165种1+X等级证书试点,认定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289名,二元制、现代学徒制、订单式培养学生规模达6360人。“职教高考”取得优异成绩,获得11个专业类状元,本科上线人数占全省的54.5%。工商旅游学校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奖牌数居全国第一。

      (十三)支持高校内涵发展。推动厦门理工学院、厦门医学院创建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城市职业学院被认定为福建省示范性现代高等职业院校。引进南京理工大学合作共建数字信息研究院,引进上海音乐学院来厦合办音乐研究中心。推进华东师范大学厦门教师培训基地、海峡两岸教育宏观政策研究中心揭牌。做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工作,成功举办2020年厦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四、扎实推进立德树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十四)深化大中小幼一体化育人体系改革。实施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行动,培养14名省级、59名市级思政课学科带头人,评选36个市级中小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示范课。成功召开大中小幼一体化育人方式改革创新的厦门实践研讨会,在全国率先出版一套4册《厦门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科教育指导纲要》丛书,典型经验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上交流。

      (十五)加强体育美育工作。实施“基础工程”、“亮眼工程”和“肥胖干预工程”,开展篮球、排球等8项阳光体育竞赛,8名队员入选全国校园足球最佳阵容,6支代表队包揽省校园足球联赛高中男女两个组别的前三名。改进体育中考设备,全部考试项目实现电子化。参加第十四届福建音乐舞蹈节,包揽省合唱(青少年组)、器乐合奏类、舞蹈三个项目第一名。举办第30届中小学艺术节和第38届学校音乐周活动。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优秀传统艺术进校园活动22场,提升厦门六中阿卡贝拉等艺术乐团水平。

      (十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出台提升行动10条措施,印发中小学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南,评选90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学设计,配强专家开通“厦门市24小时学生心理援助热线”,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提升学生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水平。

      (十七)实施劳动教育提升行动。将每年5月确定为“劳动教育月”。12个项目入选省劳动教育实践特色项目,2个基地入选省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评选29个市级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培育30门劳动实践教育精品课程,培育30个劳动实践教育特色项目,创建50所劳动实践教育示范学校。

      五、深化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师资水平

      (十八)推进教师管理改革。优化市属中小学校党政后勤管理机构及领导职数配置,在7所优质高中开展中小学一级教师职称改革试点,将一级教师及以下职称评聘权下放到各区教育局。新招入3040名教师,比2019年增长57.7%,逐步减少编外教师聘用数。核增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

      (十九)持续开展三项主题活动。举办师德学习教育823场次、56993人参与,组织10万人次教师、5000多名校长进家庭进社区,组织近1500名教师开展岗位技能比赛。召开教师节庆祝大会,68名教师获评省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501名教师获得市单项奖表扬。

      (二十)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印发厦门市新时代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指导意见,升级名师培养工程,培育卓越教师30人,建设60个名师工作室,评选首批中小学教师发展示范校20所。选拔第二批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56人,认定首批12名小学德育学科带头人。

      (二十一)深化对口帮扶交流。组织全市93所学校与临夏131所学校开展结对帮扶,选派6名骨干教师到西藏、10名到宁夏、33名到新疆、106名到甘肃临夏支教。援藏教师刘斯获评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层十大“最美人物”。选派10名优秀骨干教师到漳州市诏安县、龙岩市长汀县支教。接收三明扶贫重点县30名教师校长来厦跟岗学习,组织46名教师在市直属学校校际交流。

      六、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提高教育治理水平

      (二十二)推进校长管理体制改革。在全省率先实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共评选6名特级校长、57名一级校长。出台校长管理办法,建立岗位资格考试机制,激活校长管治权,促进专业成长。实施名校长培养工程,建立“任职培训-提高培训-名校长培训”三级培养培训平台,建设4个省级、13个市级名校长工作室。

      (二十三)加快教育信息化。升级厦门数字学校平台,建设网络微课程9094门,平台总访问量超1亿次。启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评选43所智慧校园达标学校,遴选100所中小学建设186个人工智能实验室,完成对信息化预算项目评审36个场次。充分利用厦门i教育综合服务平台,强化政务信息整合共享,积分入学、小学报名、学费缴交、学生资助等事项均实现网上办理。

      (二十四)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制定预算绩效管理实施细则,建立项目支出绩效管理体系平台,强化预算绩效目标管理,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超155.1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支出数额及增长目标。

      (二十五)深化校园微治理改革。实现70%以上学校达到依法治校标准,在327所小学幼儿园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在70%以上中小学推行午餐工程,在30%以上中小学开放体育设施,实现“明厨亮灶”全覆盖、100%公办学校建设雪亮校园。微治理经验被中央政法委推广、入选全市改革创新项目15强。

      (二十六)深化对外交流活动。新增61所中小学获得招收国际学生资格。成功举办第十三届海峡两岸百名中小学(中职)校长论坛,被国台办列为年度重点交流项目。顺利举办第十届海峡两岸中学生闽南文化夏令营。开展2020年在厦台湾中小学生奖学金评定工作,共131名台湾中小学生获得奖励。与英中贸易协会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推进中英联合培养创业型博士项目落地。

      (二十七)强化教育督导。健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检查制度,研制中小学校综合督导评估细则,对12所幼儿园办园行为开展督导评估,对同安区政府开展教育“两项督导”市级核查工作,做好“省对市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自查工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落实工作得到省专项巡察组充分肯定。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