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教提案〔2022〕函字52号
答复类别:B类
市海洋发展局:
《关于加强与其他金砖国家海洋创新协作的建议》(第1019号)收悉。现将我单位的会办意见反馈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近年来,我局注重拓展与金砖国家的合作交流,特别是“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建立后,我市与金砖国家建立长效深入的交流合作机制成为未来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李金算委员在提案中提出依托金砖国家厦门创新基地平台,与金砖国家开展海洋政策协调、人才培养、项目开发等方面协作,对于我市深入加强金砖国家的海洋创新协作,人才互动培养及教育合作,建成国际特色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接到提案后,我局高度重视,立即召集相关处室专门对此进行调研,认真研究,共同办理。
二、措施与成效
(一)大力支持现有海洋高教资源发展
市政府主动服务,大力支持在厦高校涉海学科专业建设,与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签订共建协议,在资金扶持、人才交流、人才引进和制度预设等方面提供强有力支持。厦门大学涉海学科专业教学科研实力雄厚,海洋与地球学院拥有海洋科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以及海洋科学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集美大学现有水产、船舶与海洋工程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水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群、水产与食品工程学科群入选福建省高峰学科,航运与港口物流学科群入选福建省高原学科。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国最早培育水产航海技术人才的摇篮之一,开设34个专业和七大重点特色专业群,学校部分涉海专业在全国名列前茅。
(二)加强与金砖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洋学科教育合作和人才交流培养
厦门大学创建马来西亚分校,开创了中国高校走出国门办学的先河,被誉为“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合作的旗舰和新的里程碑,推动设立海洋与环境等海丝沿线国家急需专业,创立“中国-东盟海洋学院”,为中国和东盟各国培养输送高层次海洋人才。集美大学筹建“福建省航运经济研究中心”,服务海丝沿线国家的航运物流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集美大学、华侨大学与泰国、印尼、菲律宾等海丝沿线国家开设外国政府官员和青少年培训班,与安哥拉共同举办政府青年科技人才班;厦门理工学院创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厦门发展研究中心”,服务沿线国家贸易与服务外包运行监测与研究。
(三)打造海洋科研教育创新高地
目前已建立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海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共享系统,共有省内15家单位,22个平台(实验室),533台(套)仪器设备,198项科技服务项目纳入平台共享系统,服务科研项目217项,服务企业404家。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厦门职教高地有关建设高水平产教融合园区政策,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内涵式发展新模式。与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共同建设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职业技能提升中心,面向园区企业员工开展二元制培养、继续教育、技能鉴定等技术技能培训服务,在软件、信息、互联网、高端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为园区培养大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十三五”期间,厦门涉海高校、科研单位共研发获得涉海科技成果专利许可数量达700多项,并在多个重点海洋产业领域成功推动成果转化。
(四)积极推动校所合作
积极推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与海洋三所深入合作,目前双方在校内共建“海洋科考安全综合技能培训基地”“海洋生物产业化中试技术研发公共平台”以及教育部、福建省认定的“福建省海洋生物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已在学校翔安校区建成超过3000㎡的实验场所,检测设备先进。校所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等方面具取得显著合作成效。
(五)推动筹建海洋工程大学
我局加快海洋工程大学筹建和实质推动工作。与省教育厅、海洋三所等单位加强日常联系沟通,支持推进福建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海洋工程大学,支持学校专业建设,推动海洋工程大学规划用地建设。目前,省政府已将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升格海洋工程大学的事项报教育部列入国家规划。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继续做好海洋工程大学筹建推进工作。应对我市海洋产业优化升级和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加快海洋工程大学建设,争取省委、省政府、国家部委的支持,加强汇报沟通,会同市政府相关部门,配合省委省政府积极落实好相关工作。
二是继续加大海洋经济产教融合力度。围绕全面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福建海洋强省、厦门海洋强市建设的目标,加快深化海洋产教融合,探索多元化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为进一步做强做大我市海洋经济产业提供人才支撑。
三是继续大力支持我市涉海高校对外合作。推动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和金砖国家相关机构在学科专业建设、产学研合作、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不断提升合作水平和层次,大力引进一流海洋教育、科研机构,培养海洋科技领域学术带头人和创新团队,打造国家南方海洋智库。
厦门市教育局
2022年5月7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