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20222061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来源:厦门市教育局办公室 时间:2022-06-20 09:15

      厦教提案〔2022〕函字59号

      答复类别:B类

    卓传伟委员:

      《关于加强厦门中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提升公众态文明意识的建议》(第20222061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局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师生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意识,大力推进校园节能减排、污染防治、生态建设等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专项工作。

      一是全面开展创建活动。对照《厦门市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指标体系》,中小学校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广泛以班队会、主题教育活动、学科教学渗透等形式按要求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主题活动,中小学均安排超过12课时的生态环境教育,课时指标满足要求,全市环境教育的普及率达100%。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宣传栏、板报评比等形式,布置浓厚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氛围,广泛宣传节约、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知识,土壤污染防治等教学活动有效地普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知识,许多中小学生走出校园积极参加环保和生态文明宣传为内容的社会性实践。

      二是广泛开展主题教育。“六五”世界环境日全市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幼儿园活动参与率达到90%以上。许多学校开展包括环保假日小队在内的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以国旗下的讲话、讲座、演讲、征文、书画影展、班团队会、手抄报比赛、辩论、参观、调查等形式多样的环保活动和以各种课外兴趣小组为主体的环保专题活动。2021年组织中小学生“环球自然日”比赛,分为科普绘画、故事播讲、表演、展览四个赛项,共有2062人(次)师生参与,累计收到1388支队伍作品,激发中小学生对于自然科学的兴趣,并提高其研究、分析和交往能力的课外科普教育活动。

      三是家校社多方紧密联动。全市学校广泛使用生活垃圾分类教材,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常态化开展校园生活垃圾分类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推动家校社联动,促进学生家庭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大力总结推广国家级绿色学校、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学校、省级环境友好型学校和市级环境友好学校的示范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向其他学校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学习、参观、活动的场所,为其他学校开展环境教育提供榜样。

      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推进学校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生长点与更高的发展空间。

      一是学科融合渗透生态教育。学校以课程为抓手,开展学科融合的生态环保教育,各个学科基于本学科的课程特征针对性选取适合的素材和内容,立足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统整语文、数学、信息技术、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相关内容,设计渗透教和学的方案,开展学科课堂教学与环保教育的融合渗透,进行符合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统整性教学实践。

      二是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鼓励支持学校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以课堂为主渠道,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机渗生态文明教育。各科任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强化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分析介绍做法、新闻、政策等,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切入,有效环境保护教育,做到科学准确、内容贴切、潜移默化。

      三是强化宣传教育阵地建设。推动学校通过开设校园广播“绿色出行”栏目、张贴环保文明用语、开辟校园网环境教育专栏等方式,充分利用好新媒体平台,全方位多渠道宣传环保知识,发挥熏陶育人作用。

      四是发挥家校社合作共建机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及社会力量,开展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教育。让学生带环保理念回家,生态文明教育延伸到家庭,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等三位一体生态文明教育模式,组建垃圾分类监督员队伍、师生家长志愿者队伍,“大手牵小手、小手拉大手”,形成合力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工作。

      五是继续提升组织领导保障力度。继续指导学校把生态文明教育重要内容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作为文明学校建设和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督促学校强化生态文明教育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推动生态文明教育全方位开展。综合考虑公用经费需求,探索将生态文明教育工作经费纳入公用经费安排,争取适当提高公用经费标准。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厦门市教育局

      2022年6月4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