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教育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056号建议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来源:厦门市教育局办公室 时间:2024-04-16 10:23

      厦教建议函〔2024〕27号

      答复类别:A类

    姚莉娜代表:

      《关于厦门市“大思政课”实践基地建设特色化发展的建议》(第0056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思政课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2022年,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对善用社会大课堂,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体系做了部署,要求“各地教育部门要结合实际,积极建设‘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大中小学要主动对接各级各类实践教学基地,开发现场教学专题,开展实践教学”。

      市教育局领导高度重视该建议,组织相关处室认真研讨,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认为充分发挥厦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的独特优势和各时期形成的丰富历史文化资源,调动全社会力量,建好用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提升“大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是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建议中提出的遴选建设厦门市“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教学、制定实践基地建设标准和研制评价指标等建议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实践性,对构筑厦门市思政育人大格局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二、措施与成效

      厦门市教育系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大力推进“大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我市的相关做法在新华社内参、《半月谈》、《光明日报》和教育部官网等媒体上刊发报道。

      (一)构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格局

      一是建立统筹指导机制。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牵头成立厦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由在厦高校、各中小学、市教科院、区教师进修学校长期从事思政课一线教学科研或管理工作,具有大中小学教学或研究经历的专家组成,加强对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进行指导、咨询、示范、培训、研判。

      二是建立协同协作机制。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相继出台《关于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工作措施》和《厦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方案》,采取“1+2+N”的方式,组成由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华侨大学牵头的3个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区域联盟,打通校际隔阂,实现横向互通。在全省率先成立厦门地区高校思政协作中心,通过召集教学研修、组织教学竞赛、开展教学观摩、引导社会实践考察、推动对外交流、参加全国性的学术会议等形式,强化思政课建设校际协作力度,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三是建立互通贯通机制。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厦门一中、双十中学等15所学校顺利共建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训基地,集美大学与同安区教育局签署合作协议书,共建同安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作中心,与大同中学、思明第二实验小学、湖滨中学、民立第二小学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华侨大学联合海沧区教育局举办海沧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进会暨思政课主题研讨会,共建思政课一体化基地,打造思政共同体,开展“同上一堂思政课”和实践教学集体备课等活动。建设大中小思政名师工作室12个,组成教研共同体,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联通、教学研究互通、教学资源融通和教师专业发展纵向贯通,推动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扎实有效开展。

      (二)建好用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一是合力建设思政实践基地。市委教育工委积极会同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关工委等部门,利用厦门市丰富的场馆资源、文化资源,盘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党史国史教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基地和博物馆、展览馆、烈士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设施,遴选建设首批15个“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指导基地积极与大中小学结对共建,免费对师生开放;加强基地场所设施、实践教学特色课程、师资队伍、安全保障等软硬件建设和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市教育局创建40个市级、11个省级以上研学实践和劳动教育基地,统筹校内外216个社会实践基地,制定劳动教育、研学实践教育的基地建设与服务标准,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开发思政课实践课程。将思政课实践教学学时学分要求纳入民办高校思政工作考评体系和中小学德育质量测评体系。要求高校严格落实本科2个学分、专科1个学分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要求,中小学校要将研学实践纳入教育教学安排,安排一定比例的课时用于学生社会实践体验活动。市教育局建设22项研学精品课程,创建41项市级、22项省级劳动教育特色项目,汇编一套两册共34万字的《大中小幼核心价值观实践育人优秀案例选编》,编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科教育丛书》,覆盖大中小幼各个学段。以厦门革命红色资源和社会实践为依托,组织小初高思政课教师联合录制秋季开学第一课,线上线下、课堂内外联动,从小课堂延伸到大社会。全市教育系统积极开展校本思政课程,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同安区教育局合作,将苏颂在天文、医药等方面成就融入课堂。思明区教育局与厦门市博物馆、厦门市政协文史学委联合主办“文博思政课”,结合博物馆资源优势,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包括厦门历史、闽台民俗、厦门特区建设等内容的“文博思政课程”。同时,厦门市博物馆与思明区教育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松柏中学、松柏小学等5所中小学共建,探索馆校合作开展思政教育新路径。思明区研发“红色小八路”校本课程。集美中学依托嘉庚纪念馆、李林园等红色元素,研发校本课程。音乐学校积极探索“音乐+党课”的形式,培育出《燃烧》等优秀红色合唱作品。市各级关工委以破狱斗争旧址和嘉庚纪念馆等丰富党史资源为素材制作《红旗插上厦门岛》《小城春秋—话破狱》《宰相科学家苏颂》《不朽的军功章》《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等思政课视频,创新形式引导学生筑牢理想信念。

      三是打造思政实践特色品牌。学校广泛开展各类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引导大中小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组织开展社会研学、夏令营等活动,从“大学生看厦门”学习体验到高中生的“时事大讨论”到小学生的“寻找身边的红色印记”社会实践,通过研学、参观、职业体验等方式,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开发学生社会实践系统,编印100万册学生社会实践护照,每年举办近千场10万多人次学生参加的夏令营活动,其中,由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市委教育工委共同主办的中学生政治夏令营已连续开展38届,厚植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厦门大学、集美区、同安区、翔安区积极参与“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活动。市文旅局印发厦门博物馆地图,推出8条博物馆文旅体验线路。与厦门大学合作开展两岸青年交流活动,遴选艺术院团、公共文化场馆、非遗传承点等各类型文旅资源作为“共促两岸融合发展实践点”。组织两岸青年参加文化研习营,在体验中感受海峡两岸的同根同源,促进两岸青年情感交流。2024年2月,创新开展“小小文旅推介官”招募和宣传推广活动,鼓励青少年以“小小文旅推介官”身份,通过创意短视频等形式,推介厦门美食、美景、历史故事、民俗文化等文旅资源,传承弘扬和推广地方文化。市委宣传部持续深化在厦高校“三爱”主题教育,以“青春建功新时代 强国有我新征程”为主题,开展6大类131个活动项目,打造理论学习与实践研学相结合的“第二课堂”。

      (三)完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配齐思政队伍。积极通过招聘、转岗等方式扩充思政队伍,各高校已基本配足配齐专职思政课教师,逐步提高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比例。从实践教学基地相关负责同志或讲解员中选聘一批校外实践指导教师21名,通过宣讲、展览、座谈、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大思政课”实践教学。

      二是完善激励机制。每年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拨付专项经费提供保障,确保思政课教师发展保障。建立班主任工作考核机制,单独拨付班主任津贴予以保障。将思政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指导学生社团活动等纳入教学工作量。每年教师节表扬优秀思政工作者、优秀德育工作者和优秀辅导员、班主任,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三是拓宽发展空间。建立新任班主任、骨干班主任、班主任带头人、专家型班主任的发展路径,将认定班主任带头人视同德育学科带头人,享受学科带头人待遇,专家型班主任视同专家型教师,享受专家型教师待遇。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推动计划

      (一)存在的问题

      1.“大思政课”资源还要进一步拓展。统筹整合社会资源,充分挖掘厦门历史文化、红色革命等资源,拓展“大思政课”实践基地建设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大。

      2.实践育人成效还要进一步提升。实践育人形式上创新还不够,主题还比较单一,形式还不够灵活,针对性和专业性还有差距,育人成效还要进一步提升。

      (二)今后推动计划

      1.积极探索实践育人的有效路径。推动高校依托自身学科与人才优势,和实践教学基地结对共建,开展有组织的科研,设计“大思政课”研学实践有效路径,开发大中小有序衔接“进阶式”的优质思政实践教学课程,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2.持续推进“大思政”实践基地建设。吸纳更多的公共文化设施等场馆加入实践教学基地“朋友圈”,推进实践教学基地连点串线、连线成圈,分专题开展红色文化、嘉庚文化、海丝文化、两岸融合文化、传统优秀文化等研学活动,推动打造一批特色主题研学路线。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厦门市教育局

      2024年4月10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