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教提案函〔2024〕82号
答复类别:A类
厦门市侨联:
《关于发挥厦门侨乡及高校的资源优势 做强东南亚华裔留学生教育品牌的建议》(第20244066号)由我单位会同市委统战部、市文旅局、市外办、集美区政府、集美校委会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我市是著名侨乡,拥有丰富的侨资源优势,以及厦门大学、华侨大学和集美大学等优质教育资源。打造东南亚华裔留学生教育品牌不仅将促进华裔新生代对祖籍国文化的理解、认同与传播,也是我们凝聚海外侨心、涵养侨务资源、助力海外引才引智工作的重要举措。
二、措施与成效
(一)发挥外事资源渠道优势,积极推进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地方政府交流合作
厦门市已与菲律宾宿务市、马来西亚槟岛市、印尼泗水市、泰国普吉府等4个国家地方政府缔结国际友好城市关系,持续推动与东南亚国家间人文交流合作。2023年,邀请东盟国家友城官员及青年参加“2023青年可持续发展研习营”和金砖创新基地项目培训活动;举办“中国·福建厦门-柬埔寨电影周”“第七届东南亚中国图书巡回展·走进槟城”和“2023厦槟双栖艺术影展”厦门站、槟城站电影展映交流活动;协助办好第六届“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中老学生手拉手活动,支持东盟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举办“2023厦门-泰国电影周”等。
(二)支持和鼓励我市各级院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交流活动
一是指导我市中小学不断加深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市教育局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集美学校泰国校友会等签订合作备忘录,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交流,目前我市各级各类学校与境外缔结姐妹校共227对。成功举办了两届“厦门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暨青少年足球文化夏令营”。2023年恢复线下交流后,已组织9批96人次赴外交流,接待国外来访36批432人。学校在对外交流交往中,主动讲好“中国故事”、“福建故事”和“厦门故事”。
二是充分发挥“嘉庚系”职业院校对外纽带作用。制定《关于推进厦门职业院校参与建设“嘉庚职业教育中心”实施方案》,加强政策支持。推动集美工业学校在海外建设“东盟嘉庚职业教育中心”。2023年12月19日,由集美工业学校、泰国素万那普皇家理工大学、泰国开放教育集团三方共建的“东盟嘉庚职业教育中心”泰国曼谷顺利揭牌。依托该中心推进国际化职业教育课程及教学标准建设,已完成开发《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双语课程,并获得泰国教育主管部门的认证证书。积极组织职业院校积极参与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建设。
三是推动在厦高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华侨大学联合发起成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华文教育联盟,致力打造华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交流合作平台,目前已组织500余名境外生开展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组织38个国家3000余名华裔青少年参加中华文化体验。厦门理工学院聘请巴西前发展、工业和外贸部部长福鑫教授建设“金砖经济研究中心”,参与“金砖创新研修院”筹建工作。同时积极引进境外优质高校来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2023年,华侨大学与马来西亚国民大学签署院级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共同成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联合研究中心。厦门理工学院与马来西亚理科大学联合成立“国际工程学院”。
(三)借助奖学金,扩大海外招生宣传力度,吸引更多海外侨胞子女来厦学习
2017年,厦门市陈嘉庚教育基金会设立了陈嘉庚奖学金,用于资助“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华人华侨后裔和港澳台集美学校后裔学生来厦深造。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集美工业学校和集美中学等7所在厦院校纳入招生范围。根据《陈嘉庚奖学金》章程规定,博士研究生每人每年奖励7万元;硕士研究生每人每年奖励6万元;本科生每人每年奖励5万元;高职学校学生每人每年奖励5万元;高中学生每人每年奖励4万元;中职学校学生每人每年奖励3万元。目前已累计招收1224名嘉庚奖学金学生,今年新招收134名。
同时各大高校充分利用已有资源,通过设置奖学金增加招生强度,通过网上宣传扩大招生范围等。例如,华侨大学2023年中国政府奖学金丝路奖名额增加至20个、福建省政府奖学金增至300万元、增设“桑梓奖学金”等,使东南亚国家学生奖学金体系更加完善,2023年共招收东南亚各国留学生656人。且根据提案建议,华侨大学已联系留学中国网,提交招生资料,开展相关的招生宣传工作。华侨大学、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等与东南亚国家交流交往,在东南亚国家设立招生点,助力教育国际化发展。
(四)增强厦门华文资源辐射力,传播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吸引更多海外留学生来厦就读
一是用好海外华文教育基地。目前我市共有10所福建省海外华文教育基地,其中厦门大学、华侨大学两所高校同时被国侨办命名海外华文教育基地的院校。各校积极创新教育方式,帮助留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华侨大学继续探索“1+4”的预科+本科招生体系,即学子通过一学年强化学习,全面提升汉语水平、专业知识储备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后再进入本科专业学习,这种方式有效衔接了语言类教育与普通类本科教育,扩大招生面,留住优秀生源。
二是加强与海外华文教育机构、华文媒体、华文学校的合作。协办2023年“华文教育•华文教师”研习班,邀请9个国家84名海外华文教师参加为期14天的研习培训。与厦门大学精心设计研习课程,安排同我市学校开展华文教育交流,鼓励参训教师利用所学所获促进海外华文教育事业发展。并与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就开展华文教育进行交流探讨。
三是增进海外华文作家对厦门闽南文化与侨乡文化的了解。做好海外华文作家福建行采风活动的线路策划及接待保障,扩大我市的海外影响力,助力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福建、厦门故事。
(五)多渠道提升对外宣传效果,增强厦门吸引力
一是依托海外自媒体平台,调动华裔新生代的积极性、参与性与互动性,消解与异国的文化壁垒。进一步加大对厦门非遗文化的传播普及力度,以深化海内外侨胞和国际友人对这些独特文化项目的了解,选取具有闽南风格的鼓浪屿景点、宗祠文化莲塘别墅、非遗文化珠绣、非遗手作等东南亚受众感兴趣的文旅元素,持续吸引华裔新生代的关注。
二是开展“在华外国人”厦门旅游体验活动。2023年来自全球近20个国家的35名国际人士齐聚厦门,参加“风行厦门”在华外国人厦门旅游体验活动,参加者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厦门行的点滴,将“海上花园 诗意厦门”的独特魅力向东南亚地区推广,让更多的东南亚友人认识厦门、走进厦门、爱上厦门。
(六)弘扬“嘉庚精神”传承“侨乡文化”
从2014年起,我市将每年10月(陈嘉庚先生诞辰月)确定为“嘉庚精神宣传月”,2018年起,又将每年10月的第三周确定为“嘉庚文化周”,努力提升“嘉庚精神”在海外华侨华人,尤其是华裔青少年、侨青和留学生等群体中的影响力。
一是启智润心,诠释“嘉庚精神”时代价值。将集美鳌园、陈嘉庚纪念馆作为宣传弘扬“嘉庚精神”的重要阵地,通过展览、社教、文物、研究等文化载体,在润物无声中滋养侨乡文脉。2013年以来,陈嘉庚纪念馆接待海内外观众660多万人次,免费提供讲解近万场;成功主办“陈嘉庚与东南亚华侨华人社会”国际研讨会,出版、编印《世纪辉煌——集美学校百年历史图集(1913-2013)》等各类图书15种;2021年起,联合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等高校举办“厦门市大学生嘉庚主题文化创意比赛”,三届以来共征集到来自539个团队/个人的615组有效作品,并转化形成“嘉庚印象”系列文创产品。
二是凝心聚力,拓展海外联络联谊渠道。自1998年起,每逢集美学校“逢五”“逢十”校庆之年,均组织陈嘉庚后裔团回国参访,迄今已先后组团10次,并到重庆、延安、西安等地参访,重走“嘉庚之路”。深挖“嘉庚精神”与龙舟文化的内在一致性,自2006年起,成功举办16届“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共吸引来自海峡两岸和其他国家地区的993支龙舟队、2.6万人次龙舟健儿来厦奋楫竞渡。持续增强嘉庚故里对华侨华人的“文化磁力”,举办“传承嘉庚精神 共书家国情怀”2022闽侨青年精英海丝交流活动,承办“海外菁英华商国情研习活动”,支持举办“国际中学生陈嘉庚常识比赛”,联合厦门爱乐乐团将交响曲《陈嘉庚》带到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家演出,陈嘉庚纪念馆将“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陈嘉庚生平事迹展”送往到香港11所院校展出,通过多元手段让嘉庚精神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区委统战部等部门发挥集美区作为嘉庚故里优势,策划开展“嘉庚风·中华情”华裔学生看集美等主题活动,引导华文学院等华裔学生在内的华裔青年走进陈嘉庚纪念馆、鳌园、集美塔等嘉庚纪念胜地深刻领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嘉庚精神,感受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学村文化,进一步提高文化认同。
三是在精推特色活动上下功夫,增强厦门的城市人文魅力。承办海外华裔青年国情研习活动。2019年至今,共承办5次各类海外华裔青年国情研习活动,涵养近250名来自海外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青年侨领、华商资源,加强与闽籍二、三代接班人的互动交流。通过名师讲学、参观考察、座谈交流及非遗文化的体验,帮助海外中青年华商深入了解中国基本国情,增强对闽南文化的了解和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引导海外华商积极融入祖国新发展格局中,发挥融通中外的优势,助力厦门对外交流。承办“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每年组织1-2期夏令营活动,邀请海外华裔和港澳台地区青少年来厦学习汉语和中华文化。夏令营紧扣“汉语·中华文化·寻根”主题,凸显闽南文化特色,通过开设嘉庚精神专题讲座、组织学员参观集美学村、陈嘉庚纪念馆、华侨博物院等,让海外华裔青少年了解祖(籍)国和家乡历史,了解嘉庚精神,进而增进对祖国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传承中华文化,成为家乡在海外的最佳代言人。截至目前共组织9批次来自世界各地近700名海外华裔青少年来厦参加夏令营,获得海外华裔青少年的欢迎和各方的肯定。
四是在营造侨乡氛围上下功夫,增强厦门侨文化吸引力。协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中心来厦开展大型融媒体直播特别节目《最美侨乡》前期拍摄调研工作,宣传推广我市“侨文化”风貌,介绍我市侨资产业和地标名片等。协助推进华侨爱国电影《一纸家书》的立项工作,推动厦门侨批文化的保护与研究工作,利用侨批等具有代表性的华侨文物,讲好中国故事,拓宽华侨文化在海内外传播发展的渠道。广泛宣传展示歌仔戏《侨批》(获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借出访和接待海外重点闽南籍侨团之际,赠送《侨批》影碟,让海外侨胞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今后推动计划
(一)不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教育交流合作,加强海外招生力度
全市统筹部署,充分发挥国际友城、驻华使领馆等外事资源优势,积极牵线搭桥,推动我市院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交流,助力推动更多东南亚国家留学生来厦学习。支持各高校院所加大面向东南亚招生,鼓励其主动到海外参加教育展,开展线下招生宣传,组织海外中学生团体来校参观交流,深入了解学校招生政策和奖学金培养情况等。
(二)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海外侨胞子女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借助国内融媒体矩阵、海外自媒体矩阵持续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展示厦门发展成就,树立厦门城市品牌的影响力,通过互动和文化认同符号提高对外宣传效果。
(三)持续提升“嘉庚精神”海外影响力
聚焦海外华裔及台湾地区青少年群体,打造更具嘉庚文化底蕴的联谊活动品牌。探索形成更具“嘉庚”特色、闽南风情的“文旅+教育”研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华裔青少年夏令营、留学人员教育培训等活动体验感;继续办好“嘉庚精神宣传月”“嘉庚文化周”系列活动,进一步创新活动形式、拓展宣传路径,努力通过新手段、新方法、新思路,打造出更具吸引力、感染力、传播力的“嘉庚”特色品牌活动。以“嘉庚精神”为纽带进一步聚人心、筑同心。
(四)继续发挥侨资源优势
加强外引内联,做好海外联络联谊工作,积极宣传推介厦门,提升厦门影响力;继续做好华裔二三代华文教育工作,办好中国寻根之旅夏(冬)令营,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厦门故事、侨乡故事,增进华裔新生代对祖(籍)国的情感认同、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继续加强侨史研究和华侨文化传播工作,加强涉侨文化平台建设,不断丰富侨乡故事内涵,增加对海外华裔青少年的吸引力。
厦门市教育局
2024年5月23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