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教育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216号建议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来源:厦门市教育局办公室 时间:2025-03-18 16:59

      厦教建议函〔2025〕21号

      答复类别:A类

    吴玉芳代表:

      《关于在厦门中小学校开设瑜伽锻炼的建议》(第0216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瑜伽已经成为许多人追求健康的一种方式。练习瑜伽对身体有诸多益处,不仅有助于儿童和青少年在锻炼中减少肌肉和关节的僵硬,还可以降低因肌肉不平衡而引发的受伤风险。因此,瑜伽在学校广受师生欢迎。厦门市中小学在瑜伽课程推广方面已形成多样化的实践模式。

      二、措施与成效

      (一)以社促学,夯实身心发展根基

      市教育局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结合自身特色,通过引入专业教练团队,组建校内瑜伽社团。例如,厦门实验小学引入珠玛瑜伽的专业师资,成立了“活力瑜伽社”,将体态矫正与压力舒缓相结合,开发了“瑜伽情景剧”等趣味活动,并合作开展冬令营活动。学生通过小组PK的形式完成瑜伽拜日式表演,培养了集体荣誉感与自律性。

      (二)以课载道,创新本土化课程体系

      厦门市不少中小学校设计了系统化的瑜伽课程,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健康。钟山小学自2017年起将瑜伽平衡训练、绳操、跑操纳入大课间活动,形成了“柔韧+协调+耐力”的三维训练体系。通过自编绳操配以明快的音乐、创新跑操标记法等方式,全面增强学生的力量与柔韧性,有效提升了学生身体素质。杏林康城小学则构建了“一校一品”瑜伽课程,通过系统训练,有效改善了学生圆肩驼背、高低肩、长短腿和脊椎侧弯等不良体态。

      (三)以文润心,营造多元文化生态

      市教育局鼓励学校通过校内宣传渠道,如校园广播、宣传栏、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师生普及瑜伽的基本知识和运动价值。同时,组织瑜伽体验活动和专题讲座,邀请专业人士讲解瑜伽技巧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集美小学、集美第二小学、厦门外国语集美校区、诚毅中学、美山小学、海山幼儿园、康城小学等学校与附近瑜伽社团合作,为教职工及学生提供瑜伽健康课程,帮助缓解压力并提升身体素质。

      三、今后推动计划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通过创新教育模式,将瑜伽打造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活力。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鼓励学校成立瑜伽社团或兴趣小组,通过定期组织练习、邀请专业导师指导,为学生提供深度交流平台,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

      二是鼓励开展瑜伽特色教学的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体特点,开发适合的瑜伽课程,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注重趣味性和安全性。

      三是积极传播瑜伽文化,邀请瑜伽专家到校举办讲座,向学生普及瑜伽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养生智慧的认知与认同,强化“健康第一”的生活理念。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厦门市教育局

      2025年3月7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