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教提案函〔2025〕22号
答复类别:A类
市卫健委:
我局会办的《关于深化数字技术与心理健康融合,助力家校社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议》(第20252061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关心广大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2024年11月,《心康九条》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后,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实施。《心康九条》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心理健康监测、强化家校医社协同、抓好心理健康辅导、提升危机干预水平、成立心理健康专门机构、加大精神卫生服务供给、建强专业人才队伍、强化财政医保要素保障”等9方面,提出具体举措,旨在完善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
二、措施与成效
(一)扎实有效推进学生思想心理工作
市教育局要求各中小学每学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全员普测,通过全员筛查、暖心谈话、家校联系等动态摸排学生思想心理情况。对重点关注学生分级建立预警库,按照“一生一档”要求建立心理档案,并制定关爱帮扶措施。各学校均成立学生思想心理工作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和综治副校长担任副组长,相关科室中层干部、德育干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主要成员。工作小组统筹安排全校学生思想心理工作,每月召开会议,研究学生思想心理情况,会商对重点关注学生的帮扶措施。
(二)提高心理教师专业素养
持续推动全市中小学按照生师比1000:1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目前我市中小学有专职心理健康教师516名,专职教师配比全省最高。2025年以来,市教育局研究制定《厦门市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手册(初稿)》印发全市中小学,并组织专题培训,指导学校完善学生心理危机处置机制及工作流程。与卫健部门共同制定了心理健康教师到专门医院跟岗培训方案,并于四月启动。
(三)加强学生生命教育和挫折教育
在全市中小学通过主题班会课、学生实践活动、团队活动等方式开展生命教育和挫折教育,充分发挥体育、美育、劳动的作用,引导学生理性看待挫折,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心理品质。在开学初、学期末、中高考等重要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心理调试科普宣传,并指导学校用好校园宣传阵地、组织开展阳光积极的校园文化活动,宣传科学的心理调适方法,引导学生在遇重大挫折和压力时学会求助。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推动计划
(一)进一步规范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工作
接下来,市教育局将联合卫健部门统一中小学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并组织心理老师进行量表使用、报告解读等培训,以全面评估学生心理状态,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二)加快推进厦门市中小学心理成长中心建设
推动尽快成立厦门市中小学心理成长中心,设置包含心理科普、咨询服务、教科研训、监测预警、干预处置、医教结合等功能区域,满足我市青少年心理服务需求。
(三)着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联体”建设
健全完善家校医社协同育人机制,整合发挥家校医社各方面资源,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衔接、协同发力。建立部门协调会议机制,适时召开联席会,研究协调解决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问题。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厦门市教育局
2025年4月18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