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教育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1110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来源:厦门市教育局办公室 时间:2025-04-21 09:44

      厦教提案函〔2025〕29号

      答复类别:A类

    市科技局:

      我局会办的《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高标准推进科学城建设》(第20251110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在全球科技创新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我市正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城,加速构建“4+4+6”现代产业体系。国内外先进科学城的成功经验表明,科学城的建设需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政府多方协同,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的创新生态链。詹永智委员提出的《关于高标准推进厦门科学城建设的建议》,为我市科学城在规划布局、产业聚焦、人才引育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参考。

      二、措施与成效

      (一)在科学城规划与建设方面。借鉴国内外科学城发展模式,我市科学城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原则,重点布局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厦门大学等国内多所知名高校深度参与科学城建设,嘉庚创新实验室等平台已入驻科学城,科学城I号孵化器已与华中科技大学、西南大学、江南大学等国内知名“双一流”工科实力较强的高校的国家大学科技园等达成战略合作,吸引高校硬核科技成果来厦转化,推动创新资源集聚。

      (二)在关键技术攻关方面。科学城依托在厦高校和科研院所,聚焦产业“卡脖子”技术,初步构建了省创新实验室、国家级创新平台及国际协同创新平台等多层次、高级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了一批中试基地和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由焦念志院士领衔发起的海洋负排放(ONCE)国际大科学计划链接全球30多个国家(地区)70多所高校院所的顶尖科学家资源,通过国际合作协同攻关、多学科交叉融合,探究海洋负排放过程机制;厦门大学夏宁邵团队研发的国产二价HPV疫苗(馨可宁)、戊肝疫苗(益可宁)已通过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实现产业化。

      (三)在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争创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福建厦门中心,进一步发挥厦门科学城探索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的优势基础,创新适合高校特点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积极对接中心建设相关的电子信息及生物医药学科专业全国优势高校,争取各高校科研团队早日落地厦门;按政策做好引进人才的子女入学服务工作,保障引进人才子女在厦就学需求。

      三、今后推动计划

      支持在厦高校积极参与科学城建设,对标国际一流科创高地,强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孵化”全链条创新体系,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公共,重点建设省级、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里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孵化基地,为厦门建设高素质创新名城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厦门市教育局

      2025年4月18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