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教提案函〔2025〕51号
答复类别:A类
李瑞盛委员:
《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市闽南语传承工作的建议》(第20253026号)由我单位会同市委宣传部和市文旅局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闽南语作为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重要方言,被称为“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在海峡两岸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交流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局重视闽南语传承工作,积极开展相关文化活动,推动方言教育进校园,提升市民文化认同感。深入挖掘方言文化内涵,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积极贡献。
二、措施与成效
(一)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自2009年起,厦门市教育局将闽南方言与文化纳入幼儿园及小学课程体系,首批遴选30余所试点校开展教学实践,后逐步推广至全市范围。坚持利用寒暑假举办闽南话师资培训班,聘请台湾地区、本市高校、台湾艺术研究院、市非遗文化中心专家进行授课,逐渐建立起优质的闽南话师资队伍。依托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等高校在闽南语研究和教学方面的特色优势,积极探索高校合作机制,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组织教师参与相关课程学习和学术研讨活动,拓宽教师视野,提高教学水平。2017年启动的厦门闽南话水平等级测试,从教育、文化系统及社会层面选拔243名报考者,经口试、听力及面试考核,最终认证64名测试员。部分测试员同时承担校内选修课教学及社团指导工作,为传承和保护闽南话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师资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多数学校已具备开设闽南话选修课及社团活动的师资条件。
(二)丰富校园语言环境
幼儿园及中小学方面,先后两次组织专家编写出版幼儿园、中小学校本教材和教师参考用书共15册,配套动画视频及光盘向全市学校发放。2018年至2020年期间,每年落实市财政教材经费补贴约120万元,完成了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完整的闽南话系列教材体系。高校方面,充分发挥闽南语高校课程建设特色及优势,鼓励高校积极打造文化课程。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开设方言学研究方向,本科课程设立闽南方言与文化相关选修课,研究生课程开设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开展闽南语研究;集美大学文学院打造闽南文化特色相关课程,涉及闽南语方言、民俗、文学等内容;华侨大学结合闽南语在海外华人社区中的传播与研究,构建闽南语与闽南文化相关课程;厦门理工学院开设闽南文化相关选修课。同时,积极开展“闽南方言与文化进课堂”工作,举办厦门市闽南文化进校园现场观摩活动,先后确定一批“厦门市闽南方言与文化进校园教育特色校”和“厦门市闽南方言与文化进校园试点校”,评选出29所“闽南文化艺术特色校”。设立厦门市文艺发展专项资金,通过对闽南文化进校园项目的资助推动闽南文化在我市中小学的传承与发展,2022年-2025年共资助80个项目,如2022年的南音进校园、闽南童谣进校园、答嘴鼓进校园;2023年的闽南非遗进校园、漆线雕展览、珠光青资进校园;2024年的传统节日诗词闽南方言吟诵、节假日与闽南风俗以及2025年的诗词闽南方言吟诵进校园传承活动、原创闽南童谣读册歌《救救风师爷》等,切实增强教师与学生对闽南文化的自觉意识,不断提升闽南文化教学实践的层次,推动闽南文化在校园内的广泛传播。
(三)完善宣传推广形式
探索“厦门特色”的闽南文化进校园配套系统工程,进一步加强闽南宣传标语审核机制,通过专家认证,与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对不定期对市区内标识进行排查整改,保障城市语言景观的规范性和整洁度。同时,创新闽南文化宣传活动形式,扩大闽南文化宣传效应,推动闽南文化建设。与市文旅局联合举办厦门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闽南文化进校园”成果展演展示,共有全市11所学校参与汇报演出,19所学校参与实践成果展示,7所学校参与互动交流活动。2024年9月,联合厦门卫视举办“2024年厦门市第八届青少年讲古电视大赛”,吸引青少年积极参与,推动闽南方言传播数字化、年轻化。2024年10月,举办了厦门市第二十七届南音比赛,推动挖掘更多优秀南音人才和优秀南音曲目,为进一步做好南音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不断壮大南音队伍。2024年12月,第十八届海峡两岸“读册歌”广播电视大赛展演在厦门市深田小学举办,是弘扬和传承闽南童谣和本地传统文化的重要品牌项目。搭建立足闽南本土、辐射全球的音乐交流平台,举办“世界闽南语金曲盛典”活动,树立闽南语音乐文化标杆,打造规模大、辐射广、专业性强的世界级闽南语金曲颁奖盛典,自2006年举办至今,已成功举办九届。2021年,陈飞在六届全球闽南语歌曲创作演唱大赛的基础上,发起“世界闽南语金曲颁奖盛典暨海峡两岸闽南语音乐大奖赛”,2022年11月5日,世界闽南语金曲盛典正式面向全球启动作品征集赛事在广州、厦门、漳州、泉州,港澳台地区,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美国等,共设置了全球12个赛区,吸引6000多名选手报名参赛;2023年,赛事在全球设立七大赛区,包含30多个分赛区,吸引了10000多名选手报名参赛其中,首次设立台湾地区大赛区,台湾参赛人数近4000人,几乎覆盖了整个台湾岛;2025年世界闽南语金曲盛典全球启动仪式已于3月15日在泰国曼谷举行。
(四)整合传承力量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生态、统筹兼顾、共同保护”的工作原则。推进闽南文化生态保护与贯彻落实《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实验总体方案》相结合,加强区域协同,积极参与厦漳泉同城化工作中闽南文化的联合保护,共同推进闽南语传承工作。2021-2023年暑假,成功举办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海峡两岸中学生闽南文化夏令营。每年约130名两岸中学生欢聚厦门,通过学习体验闽南文化课程、非遗文化课程、宋江阵体验课程等各具特色的活动模块,参访厦漳泉最具闽南特色研学基地、博物馆,共寻两岸一脉相承的文化根源。同时,推动建立闽南语传承的交流平台,支持高校、研究机构和民间团体开展闽南语研究和传承活动。集美工业学校成立闽南文化产业系,将剪纸、珠绣等非遗技术引入校园,传承闽南文化;举办海峡两岸中学生闽南文化夏令营,促进两岸青少年对闽南文化的交流与认同。
三、今后推动计划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继续推动闽南语教育与文化传承工作,进一步弘扬闽南文化,增强青少年对闽南文化的情感认同和传承意识。
(一)持续强化师资培养
进一步充实师资力量,在我市现有闽南话教师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培养更多懂闽南文化和会讲闽南语的老师,以满足全市幼儿园、中小学开展闽南话教学与活动的需要。完善闽南语教师培训体系,定期举办培训班、研讨会,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和交流,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二)拓展多元语言场景
进一步优化语言环境,加大力度推动闽南语纳入学校的校本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鼓励学校与社区、企业等合作,共同开展闽南语学习活动。支持社区把闽南话推广作为社区亲子教育的一项工作,和文明实践基地相结合,共构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体系,拓宽闽南语的社会使用场景,营造浓厚的闽南语语言环境。
(三)深化宣传普及工作
进一步健全闽南语宣传内容审核机制,加强对宣传内容的审核和管理,确保宣传内容准确规范、语言环境整洁有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闽南方言与文化宣传教育、课堂教学、文艺表演等相关活动和比赛,让全区学生学习闽南文化,了解闽南文化,热爱闽南文化,增强学生对闽南文化的认知度与认同感。
(四)完善传承体系建设
进一步加强闽南语保护传承的区域协同,推动厦漳泉三地在闽南语教材编写、师资培训、文化活动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进一步完善闽南语传承的交流平台建设,鼓励闽南语出版物的创作和发行,支持创作更多现象级闽南语作品,推动闽南语传承工作深入发展。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厦门市教育局
2025年5月26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