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教育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3022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来源:厦门市教育局办公室 时间:2025-06-24 10:04

      厦教提案函〔2025〕66号

      答复类别:A类

    刘军锋委员:

      《关于推动我市银发教育产业多元发展的建议》(第20253022号)由我单位会同市委老干部局、市民政局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厦门经济特区老年教育规定》为法治保障,持续健全老年教育领导机制,强化资源供给与基层覆盖,推动老年教育与文明实践、养老服务深度融合,助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您提出的“探索养教结合学习点、健全老年教育体系”等建议,为我市推动银发教育产业多元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我局将密切结合工作实际加以推动落实。

      二、措施与成效

      (一)强化顶层设计。我局进一步健全我市老年教育综合协调机制,推动召开全市老年教育工作会议,积极协调各区、各部门协同配合,共同推进全市老年教育工作。由我局牵头制定的《厦门经济特区老年教育规定》于2024年3月1日正式实施,成为我省首部地方性老年教育立法。该规定立足我市老年教育工作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把“推进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老年教育教学点”等创新做法写入条款,以立法形式固化提升成熟经验做法,推动我市老年教育法制化、规范化发展。

      (二)创新融合办学机制。一是联合国家老年大学建设的“国家老年大学厦门分部”正式揭牌并启动运转,引进优质老年教育资源,建立分部工作运作机制,完成学校首批5400多名学员注册。与厦门开放大学合作的厦门老年教育“校校+”创新模式获全国新时代“终身教育品牌项目”。二是推动老年教育融入养老服务机构的日常服务过程,丰富服务对象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2024年,全市在新建的镇街级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配套设置老年教育培训场地6处,已有86家养老服务机构与各级老年大学、老年教育培训机构对接开展老年教育活动。三是市委文明办、市委老干部局、市教育局等部门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老年大学教学点建设,在全市实现镇街老年大学教学点全覆盖,并召开优质教学点工作交流会,精心推选出30个优质教学点。2024年,全市各街道、社区基层教学点累计开设2093门课程、13498班次,服务老年学员达31.7万人次,深受老年人的欢迎。

      (三)扩充老年教育师资。会同老年大学建立并不断扩充市、区老年教育师资库,向基层教学点提供师资。其中,湖里区师资库已有教师152名,其中社会化选聘教师142名,学员转化教师10名。开展全市老年教育教师能力提升专项培训,培训专兼职教师120余人。面向全市高校、老年大学遴选33名专家建立老年教育专家库,协助开展老年教育指导和研究。

      (四)优化智慧教育生态。积极推进厦门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成涵盖学校管理全系统的老年教育大数据平台,并于2024年11月正式上线,全面保障学校教务教学及日常管理工作,有力推动学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召开区级老年大学信息化工作推进会,选定湖里区老年大学为试点,制订落实平台向基层推进计划,推动厦门老年教育迈入“大数据时代”。积极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参与老年教育,开发适老化课程资源,向基层教学点开放共享,其中《智能手机运用》等6门课程入选省级继续教育数字化精品课程,2个案例、1门课程入选2024年省级“智慧助老”推介名单,5项老年教育课题入选2024年省级终身教育重点项目。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深化制度保障。全面落实《厦门经济特区老年教育规定》,健全市、区老年教育综合协调机制。加快制定我市落实老年教育规定实施意见,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扩大融合创新。推动“国家老年大学分部”提质增效,扩大“老幼共学”试点范围,深化养老机构、文旅项目与老年教育融合,培育康养研学、文化旅居等新业态。

      三是强化科技支撑。升级全市终身学习网络平台功能,开发AI互动课堂、虚拟实践场景,拓展“智慧助老”服务覆盖面,通过老年智慧教育助力老有所学、学有所乐。

      四是激发社会活力。鼓励高校、企业、社会组织共建课程资源,引导幼教师资转型银发教育,挖掘退休专家、非遗传承人等充实师资库。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厦门市教育局

      2025年5月30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