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教提案函〔2025〕67号
答复类别:A类
厦门市社科联:
《厦门加强“普职分流”宣传教育的对策建议》(第20254114号)收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我局高度重视普职分流宣传工作,深刻认识到普职分流宣传对于引导社会正确认识职业教育、缓解社会焦虑、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接到提案后,局领导专门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提案办理工作,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办理工作落到实处。在办理过程中,我局积极组织人员深入部分学校进行调研,了解普职分流政策的宣传现状、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提供依据。
二、措施与成效
(一)加强宣传引导,提升社会认知
1.多渠道宣传职业教育。通过市教育局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厦门日报等媒体平台,广泛宣传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和优势,介绍我市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果和特色专业,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
2.开展职业教育宣传活动。每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组织各中职学校举办校园开放日、技能展示、职业体验等活动,邀请中小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走进校园,亲身体验职业教育的魅力。
3.加强政策解读。通过家长会、学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和学生详细解读普职分流政策,特别是职业教育的升学渠道、就业前景等内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二)推进普职融通,缓解社会焦虑
1.探索普职融通互转。2021年在全省率先启动普职融通试点,建立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融通通道,在学籍互转、学分互认、学考互通、资源互享、专业技能培养、升学考试等方面搭建学生成才“立交桥”,为学生健康成长搭建多样化学习平台和良好发展空间,缓解家长的焦虑。2021年至今,普职融通班学生转入普通高中349人,普通高中学生转入中职学校12人。
2.扩大普职融通试点规模。普职融通试点班从2021年的2所中职学校、3所普通高中扩大到2024年6所中职学校、7所普通高中,年招生规模从100人扩大至450人,累计招生1150人。
3.推动综合高中班试点。2024年在部分中职学校开展综合高中班试点,招生600人。按照普通高中标准配备教学设施设备,探索建立结对学校教育资源互通机制,共享教学设施设备。
4.推进资源共享。进一步加强“普职融通”课程研究,切实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通过试点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结对,进行课程对接,教材研发,共享学校实验室、图书馆、实训场地、运动场馆和相关的设施设备,建立普职融通师资交流共享机制,互派师资,共同教研,共同培训。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体验、通用技术、生产劳动技能和生活技能等内容的职业类通识课程模块和综合实践活动供学生选择,在培养普高学生对职业技能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普高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
(三)优化教育生态,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1.拓宽中职学生升学通道。一是职教高考成绩全省领先。2025年本科上线人数占全省招生计划数四成以上。专科上线率99%以上,且保持上升态势,具有升学意愿的中职学生均享有畅通的升学成才通道。二是率先开展“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贯通和“3+4”中职本科贯通培养试点。2024年,在集美工业学校、厦门工商旅游学校、厦门信息学校、海沧职业中专学校开展“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试点,招生290人。厦门工商旅游学校和厦门信息学校与厦门华厦学院开展“3+4”中职本科贯通培养,招生100人。进一步拓宽中职学生的升学渠道。
2.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一是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推进课程数字化改造,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实施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创新、“金课”建设、虚拟仿真实训等三大工程,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紧密衔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智慧交通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集美工业学校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10个基地获批省级职业教育立项建设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2本职业院校教材入选首批“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二是加强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建设16个市级职教名师工作室、5所职业教育教师发展示范校。组织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培项目,每年选派400余名职业院校教师参加国培项目。
3.深化产教融合。一是提升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匹配度。加强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立足产业发展专业。持续推动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市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高水平高职专业和中职优质专业建设。二是建设一批产教融合项目。通过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推动职业院校与合作主体之间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
(四)关注心理健康,家校社协同联动
1.优化服务体系。2020年8月我市正式开通厦门市24小时学生心理援助热线,自开通以来服务学生及家长累计超过一万五千人次,有效干预近百起危机个案。我市连续17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中学生心理健康夏令营等品牌活动,扎实落实“525”心理健康教育日、团队辅导、中高考考前心理辅导、校园阳光心理活动等。推动全市学校全覆盖建设校园心理辅导室,持续提升市、区两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服务水平,为学生提供网络咨询、热线咨询、个案面询等多种心理服务。
2.规范课程建设。2021年7月,市教育局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了《厦门市全面加强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对全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系统规划和全面部署,形成了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自2007年起要求中小学校要开足开齐心理健康教育课,每两周至少安排1课时并排入学校教学计划。自2021年起将每学期第一周设定为“心理健康教育周”,要求全市中小学上好开学“心理健康第一课”。
3.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我市自2022年起,每月开展“厦门市中小学家庭教育讲堂”,在厦门数字学校上向家长推送。自2024年起,开发设计“家教有方”家庭教育微课程,目前已推送15期。通过这些讲座和课程,向家长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2023年,厦门市成立了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通过开展骨干教师培训、公益讲座等多种方式,提升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水平。
三、今后推动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持续通过多种渠道宣传职业教育的政策和发展成果,特别是职业教育在升学、就业等方面的优势,引导社会正确认识职业教育。进一步完善普职融通政策支持体系,加强对普职融通试点学校的指导和管理,及时总结经验,推广成功案例。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进一步优化教育生态,缓解社会教育焦虑。通过合理调整普职比,尊重家长和学生的教育选择权。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路径。
再次感谢贵单位对我市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厦门市教育局
2025年5月30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