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教育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4001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时间:2025-06-24 10:11

      厦教提案函〔2025〕62号

      答复类别:A类

    杨筱娟委员:

      《优化提升厦门市普职融通的建议》(第20254001号)由我局主办,市财政局协办。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既需要大量的学术型人才,也需要众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普职融通打破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壁垒,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样化的选择路径。有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倾向,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推动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助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进程。您的提案对我市进一步优化促进普职融通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积极予以吸纳借鉴。

      为推动我市中职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融通发展,自2021年起,我市率先在全省开展职普融通试点班,印发《厦门市教育局关于开展高中阶段学校普职融通试点工作的通知》,在部分高中阶段学校开展普职融通试点工作,每个学年出台工作方案。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融通,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和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措施与成效

      (一)加强宣传引导,提升社会认知

      多渠道宣传职业教育。通过市教育局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厦门日报等媒体平台,广泛宣传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和优势,介绍我市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果和特色专业,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

      开展职业教育宣传活动。每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组织各中职学校举办校园开放日、技能展示、职业体验等活动,邀请中小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走进校园,亲身体验职业教育的魅力。

      加强政策解读。通过家长会、学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和学生详细解读普职分流政策,特别是职业教育的升学渠道、就业前景等内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二)推进普职融通,实现双向流通

      探索融通互转。建立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融通通道,在学籍互转、学分互认、学考互通、资源互享、专业技能培养、升学考试等方面搭建学生成才“立交桥”,为学生健康成长搭建多样化学习平台和良好发展空间,缓解家长的焦虑。2021年起,在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开展职普融通试点班,招收具有我市初中学籍的应届毕业生且中考投档分不低于全市普通高中最低投档控制分的学生。

      扩大试点范围。2021年,在厦门工商旅游学校、厦门信息学校增设普职融通试点班,招生100人。2022年,普职融通班试点学校增至3所中职学校、4所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扩至200人。2023年,普职融通班试点学校增至5所中职学校、6所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扩至400人。2024年,普职融通班试点学校增至6所中职学校、7所普通高中,招生450人;并在3所中职学校设立综合高中班试点,招生600人,2025年将进一步扩大综合高中班试点规模。

      严格选拔机制。制定普职融通学生互转选拔方案,试点中职学校普职融通试点班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参加省普通高中在校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地理、生物三科考试,考试成绩均应合格。在学生一年级下学期结束时根据学生意愿、学业成绩和思想品德表现,进行综合考核,选拔不超过30%学生在试点普高和试点中职学校互转。2021年至今,普职融通班学生转入普通高中349人,普通高中学生转入中职学校12人。

      推进资源共享。进一步加强“普职融通”课程研究,切实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通过试点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结对,进行课程对接,教材研发,共享学校实验室、图书馆、实训场地、运动场馆和相关的设施设备,同时建立普职融通师资交流共享机制,互派师资,共同教研,共同培训。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体验、通用技术、生产劳动技能和生活技能等内容的职业类通识课程模块和综合实践活动供学生选择,在培养普高学生对职业技能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普高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

      (三)加大财政投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加大财政投入。一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部、省支持厦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两岸融合的政策文件精神,深入推进职教改革,加大职业教育投入。一是推动职业学校建设,围绕我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人,2021-2023年安排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超70亿元,保障职业学校新建、扩建项目顺利实施;二是对入选省级“双高计划”的7所省级高水平职业院校、19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按照省定经费标准的1.2倍予以支持,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三是建立基于专业大类的中、高职学校生均综合定额制度,按照每生每年1万-4.58万元不等的标准予以保障。2025年,我局计划围绕职业教育学校拨款机制和保障水平开展专项课题调研,提升职业教育投入力度。

      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一是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推进课程数字化改造,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实施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创新、“金课”建设、虚拟仿真实训等三大工程,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紧密衔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智慧交通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集美工业学校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10个基地获批省级职业教育立项建设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2本职业院校教材入选首批“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二是加强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建设16个市级职教名师工作室、5所职业教育教师发展示范校。组织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培项目,每年选派400余名职业院校教师参加国培项目。

      深化产教融合。一是提升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匹配度。加强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立足产业发展专业。持续推动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市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高水平高职专业和中职优质专业建设。二是建设一批产教融合项目。通过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推动职业院校与合作主体之间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

      三、今后推动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持续通过多种渠道宣传职业教育的政策和发展成果,特别是职业教育在升学、就业等方面的优势,引导社会正确认识职业教育。进一步完善普职融通政策支持体系,加强对普职融通试点学校的指导和管理,及时总结经验,推广成功案例。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路径。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厦门市教育局

      2025年5月30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