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教育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4022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来源:厦门市教育局办公室 时间:2025-06-24 10:14

      厦教提案函〔2025〕80号

      答复类别:A类

    肖安风委员:

      《关于提升厦门市高等教育水平的建议》(第20254022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高等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支柱,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求“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厦门市正处于加快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时期,我市认真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通过持续推动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大力支持高校人才引进、落实高等教育经费保障、构建高校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方面综合施策,有力推动厦门市高等教育发展。

      二、措施与成效

      (一)持续推动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市政府相继与厦门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等校签订市校共建协议,持续支持在厦高校“双一流”建设,厦门大学入选A类36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6个学科入选全国“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厦门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被确立为福建省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厦门理工学院被确立为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市属高校以加强内涵建设、促进教育服务产业为方向,持续强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省市共建,以市管理为主”的体制机制,大力支持市属高校发展,稳步提升高校整体办学水平。

      (二)大力支持高校人才引进。一是创新引才机制。通过简化程序招聘、省外校招、骨干教师专场招聘等多种方式,及时补充高校教师队伍、灵活引进高层次人才。2024年,我市市属公办高校共发布简章7份,推出118个岗位拟招聘近150人,共办理入职170余人,其中博士86人。2023年创新实施“青鹭英才优培行动”,面向国内外知名高校选拔引进教育科研类博士“优培生”不占职数直聘副高专技岗等创新做法,2023-2024年优培生选拔引进48人不占职数直聘事业单位副高专技岗位,有力推动了高层次人才引进。二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出台《关于支持市属公办高校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赋予高校更大自主权,允许高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主管理岗位设置,自行招聘,自主进行我市范围内的岗位聘任,自主分配科技成果转化等奖励收入,自主确认绩效工资结构和分配方式,有效增强高校的自主性,进一步激发高校活力,更好引导高校服务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毕业生人才。三是鼓励台湾教师来厦任教。我市高校积极吸引台湾教师来厦任教,重点引进符合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专业建设紧缺急需的优秀台湾教师。我市对于台湾特聘专家、专才,每年给予12-30万的补贴,对于我市公民办高校招聘台湾教师,同样给予每年定额补助,目前在我市高校任教台湾教师为102人。

      (三)落实高等教育经费保障。一是建立健全经费投入与事业发展同步增长的良好机制,体现促进内涵发展和改革绩效的激励导向。建立健全市属公办高校“生均综合定额+专项经费”的拨款制度,设立引导性专项,包括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人才建设专项、提升办学条件专项等。我市普通高等学校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保持逐年增长。二是加大与部省属高校共建支持力度,深化校地合作,落实共建经费,近年来,市本级财政对部省属高校经费投入不断增长。三是保障教育领域人才政策所需经费,通过引才补贴、科研奖励、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等多种方式,加强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四是积极拓宽高校项目投资渠道。抓住中央投融资政策契机,积极配合发改部门争取超长期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中央资金对高等学校项目的支持。

      (四)构建高校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一是推进市校共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通过市科技计划项目、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种方式,给予我市高校院所项目、资金支持,提升我市高校院所科研水平与创新能力,促进先进科研成果产业化。二是推动厦门大学组织实施海洋负排放(ONCE)国际大科学计划。厦门大学作为0NCE计划的实施主体单位举办第三届海洋负排放开放科学大会,会上发布ONCE系列教育成果,包括5本海洋负排放系列前沿教材和《宜居地球》多语言通识教育精品课程,彰显ONCE计划推动全球海洋负排放知识普及、引领国际海洋科学教育创新的使命与担当。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统筹规划,夯实高校发展基础。统筹谋划高等教育发展,优化我市高等教育布局。引导和促进在下高校立足不同办学定位,巩固提升办学优势,实现卓越、特色高质量发展。积极落实市校合作共建,更大力度支持厦门大学建设中国高等教育东南中心的世界一流大学,推进华侨大学、集美大学等省“双一流”高校特色发展。从保障教育用地供给、强化科研项目扶持、完善人才引进政策、配套产业项目支持、推进重点项目等,多措并举推动厦门市高等教育实现新突破。

      (二)依托高校优势学科,布局科创平台建设。鼓励在厦高校院所围绕我市“4+4+6”产业体系,结合自身学科优势,策划布局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更好地服务我市产业发展。市科技局将依据现行政策为平台建设提供支持。

      (三)深化产教协同,提升服务区域发展能级

      深化高校与企业、产业的协同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高校与企业共建研发平台、实习基地和人才培养中心,开展联合攻关、协同育人项目,构建全方位合作体系。促进高校、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协同创新,加强科研人员与企业人才的互动交流。积极推动“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福建厦门中心”建设落地,带动地方科技创新支持产业创新。推动在厦高校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厦门市教育局

      2025年6月16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