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教建议函〔2025〕45号
答复类别:A类
市工信局:
我局协办的《关于促进我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建议》(第6006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正深刻重构经济活动全链条,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与新模式,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是厦门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战略支点。在厦高校聚焦培养人工智能领域创新人才,协同龙头企业开展基础层攻坚、技术层突破、应用层拓展的产业链协同攻关。同安区代表团提出的《关于促进我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建议》,为加速培育支撑产业跃升的高水平人才、构建产业创新生态提供了系统化实施路径。
二、措施与成效
(一)在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培养方面。在厦高校精准对接厦门产业布局,着力培养具备AI算法研发、智能系统设计、场景落地能力的人工智能创新人才。目前,厦门市高校在人工智能相关领域已形成规模化、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全市共有包括厦门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等8所本科院校、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厦门华天职业技术学院等9所高职院校和厦门工商旅游学校、厦门信息学校等3所中职学校开设相关专业,主要涉及人工智能、计算机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形成高职—博士全链条人才培养。厦门大学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围绕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机器学习、人工智能芯片、半导体类脑器件、自然语言处理、认知神经科学、机器感知与机器视觉、模式识别与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安全、人工智能+(交叉)等研究方向,招录和教学培养全日制硕博研究生近400人。
(二)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在厦高校借助自身多个科研平台,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推动我市人工智能产业进步。厦门大学在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项目上有所突破,承担华为、阿里等头部企业项目明显增多,与华为、OPPO公司分别成立了千万级创新联合实验室。厦门理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秉承“为产业服务”的理念,近5年来承担国家级项目(含子课题)9项、省级项目57项、市级及横向科研项目380余项,科研经费达8100余万元,且大部分对接厦门千亿产业链,加快推动在厦企业数字化转型。
(三)在产教融合方面。支持在厦高校、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实训基地等产教融合平台,推动课程共研、师资共享、人才共育。集美大学罗普特人工智能学院列为首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闽台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产教联合体获省级立项,形成了示范引领,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安防学院数字智能产业学院等市级特色专业群已立项建设。2024年厦门工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校企双方聚焦AI人才培养、国产化技术生态、产教融合实践基地三大方向,共同开展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全面合作;集美大学与昊天云智联合成立无人载具联合(创新)工作室,校企双方共同撰写《HarmonyOS Next应用开发与实践》,为我市人工智能产业强链补链提供有力支撑。
三、今后推动计划
在人工智能发展的契机下,进一步引导在厦高校紧密围绕厦门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求,积极主动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对接,校企联合设计课程、共同推进实习实训,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注重人工智能相关学科专业内涵建设,持续为人工智能产业提供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厦门市教育局
2025年8月14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