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关于湖里区“两项督导”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实地督导评估的报告
    来源:厦门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 时间:2022-12-12 11:28

      根据国务院和省、市教育督导条例以及相关督导评估办法标准规定,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在区级自评的基础上,于2022年10月24日至28日组织督导评估组对湖里区进行“两项督导”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实地督导评估。督导组分5个小组实地抽查5个街道43所中小学、幼儿园,并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走访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网络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对区“两项督导”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自评情况进行全面验证。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与经验

      湖里区委、区政府大力弘扬特区精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勇于开拓,积极进取,紧紧抓住创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两项创建”工作,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补齐教育短板,优化教育资源,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和群众获得感大幅提升。

      (一)落实主体责任,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教育发展重大事项,编制“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实施教育“十大攻坚工程”。针对上一轮“两项督导”评估反馈主要问题,大力推进学前教育项目建设,落实义务教育“补短扩容”行动,努力增加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学位供给。召开教育大会,分析研究全区教育工作新形势新任务,吹响湖里“教育大提升”冲锋号。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及时解决教育工作中重点难点问题;区人大、区政协开展教育专题调研,为教育发展建言献策;区政府各职能部门建立协同推进机制,积极扩大区域教育优质资源。建立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和涉校涉生重点人员管控机制,确保学校安全稳定。近三年没有发生校园安全责任事故。

      (二)加大经费投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构建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财政制度,形成稳定和持续增长的教育投入机制,保障教育发展需要。近三年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和各学段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均逐年增长,实现教育经费投入“两个只增不减”。近三年教育经费累计投入约11亿元,通过新建、扩建、回收、回购等方式新增开办公办校(园)14所,新增学位10500个。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实现“校园清凉工程”“放心午餐工程”“明厨亮灶工程”全覆盖;改造学校老旧运动场,优化学生户外活动空间;改造学校绿化景观,实现校园内人车分流;更新老旧教学楼外立面和卫生间,美化校园环境;投入信息化专项资金约8029万元,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提档升级。

      (三)强化机制创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落实教师待遇,建立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联动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规范各类“进校园”专题活动,减轻教师额外负担。加强教育人才引进工作,提高校园招聘新教师住房补助标准,给予外省籍部属公费优秀应届师范生安家补贴。近三年,通过公开招考、人才引进等办法,共招聘567名教师,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与年龄结构,逐步满足教育教学需求,为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加大教育人才培养力度,实施“引领者计划”,构建从新教师到省市级骨干教师、名师的梯队培养方式,常态化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强化研训赛为一体,搭建教师成长平台。举办第八届区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大赛,2021年,教师在市级以上教学技能比赛中170人次获奖。

      (四)深化内涵建设,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通过构建“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平台、设立思政工作提升专项基金、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成立未成年人保护站、构建“五位一体”家庭教育工作新格局等方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管理模式,整合幼教行政管理、督导及教研职能,开展片区督导、驻点督导、公民办幼儿园片区帮扶等模式,不断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推行“集团化办学”“紧密型托管”办学模式,扩大优质学校辐射引领作用,提升区域整体办学水平。落实“五项管理”和“双减”工作,加强作业设计、布置、批改的管理,积极探索特色课后服务管理标准化、效果可视化,有效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首创校外培训机构专职督学,建立三层网格化督查机制,与银行联动开展预收费监管,保障校外培训机构规范运行。培育“一校一品”“一校多品”艺体特色项目,全区共有体育项目基地校38所,艺术特色基地校18所。近三年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体育、艺术比赛取得好成绩。

      (五)统筹兼顾,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努力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2021 年以来新开办公办园7所,规范审批民办幼儿园3所,落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分级收费管理和财政补助制度,普惠水平大幅提升,各级示范性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超过省定标准。探索“核心校+帮扶校”集团模式,先后成立湖里实小等6个教育集团,构建“优质资源共享、管理理念互鉴、教研教学互助”的办学模式。开展公办校与民办校结对帮扶工作,试行“核心校+托管民办校”紧密型托管模式,完善“小片区管理”工作机制,促进民办教育规范提升。开办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普特融合学前教育,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职业教育,构建从学前至高中阶段的特殊教育办学体系。积极探索推进1个中心、5个基地和若干示范点的“1+5+X”终身教育模式,形成“一街一特色、一居一品牌”的社区教育发展新局面。

      二、主要问题

      (一)教育资源仍存在一定的供需矛盾。公办学位还不能完全满足随迁子女就学需求;还存在大校额和大班额等现象;部分学校教学及辅助用房和体育运动场馆还不完全符合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标准。

      (二)教师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强化。部分学校教师队伍结构还要进一步优化,部分学校教职员工配备还不充分。

      (三)教育经费投入还要持续提升。对标教育强区,要进一步提高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和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

      (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还需持续提升。要进一步提升学生视力保持率和学生体质健康优秀率。

      (五)城中村校园周边环境还要进一步优化。在城中村的部分校园,道路狭窄,周边环境较为复杂,公共配套设施还不够充足,还要进一步规范流动摊贩,社会车辆停放、电动车骑行等行为。

      三、整改建议

      (一)资源配置水平再优化。要强化政府统筹,持续加大学校建设力度,按时序推进“十四五”规划建设的14所义务教育学校和22所公办幼儿园,增加公办学位供给。合理规划招生片区,科学制定超额学生分流方案,妥善解决“大校额”“大班额”问题。通过布局调整和校园改扩建,租赁步行10分钟内可到达的校外周边体育场馆等办法,破解部分学校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不足的难题。继续深化公民办结对、公办校托管等举措,加大民办学校教师培训培养力度。进一步挖掘校外教育资源,科学合理、统筹规划不同类型的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发挥实践基地的育人作用。

      (二)教师队伍建设再提升。要全面落实教师“区管校聘”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岗位设置、岗位聘任、轮岗交流、考核奖惩等机制,强化区域统筹管理,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严格执行省定编制标准,配足配齐学校教职工。认真研究制定教师补充计划,切实提升教师补充工作的精准性、科学性。要针对校医配备还不足的问题,积极鼓励和支持学校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配齐配强学校医务人员。要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交流工作,设立区级名校长工作室,制定鼓励和支持教师学历提升的举措,进一步加强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管理。

      (三)经费保障水平再提高。继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投入水平。加强教育经费监管,提升经费使用效益。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按照教育强区标准给予保障。优化继续教育经费使用机制,用足用好教师继续教育经费。

      (四)体质健康管理再加强。要认真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完善“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闭环体系,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要严格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健全“部门合作、家校协同、社会参与、综合防控”的长效防控机制,共同呵护好儿童青少年的眼睛;要进一步落实《2022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计划》,改造提升中小幼普通教室照明设备,实现学校全面符合护眼照明标准的目标。

      (五)安全管理工作再强化。落实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联席工作制度,区相关部门协同联动,针对城中村学校周边环境治理的问题,现场办公,一校一策予以解决。进一步完善校园周边警示牌、引导牌、交通安全设施、监控设备等配备,加强上下学高峰期校园周边交通疏导和流动摊贩治理力度。

      经审核,湖里区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结果为“优秀”等级;湖里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抓教育工作督导考核结果为“优秀”等级。

      厦门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

      2022年12月7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